
(1).官名。 唐 初遣官巡视天下,观风察俗,谓之“观风使”。亦称“ 採访使 ”。《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观察处置使”原注:“ 贞观 初,遣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则遣使,有巡察、安抚、存抚之名……﹝ 开元 ﹞二十年曰採访处置使,分十五道, 天宝 末,又兼黜陟使, 乾元 元年,改曰观察处置使。”《说郛》卷十引 前蜀 冯鉴 《续事始》:“观风使: 肃宗 至德 元年,改採访使为观风处置使。”《清史稿·世宗纪》:“﹝ 雍正 四年﹞冬十月甲子,设 浙江 观风整俗使。”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五》。
(2).指 清 代的学政使。 严复 《救亡决论》:“迨夫观风使至,羣然挟兔册,裹饼饵,逐队唱名,俯首就案,不违功令,皆足求售,谬种流传,羌无一是。”
“观风使”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
一、官职名称
唐代监察职能
唐初设立观风使(亦称巡察使、采访使),主要职责为巡视地方、考察民情吏治。贞观年间曾派遣13名大使巡省各州,开元年间改称采访处置使,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并上报民生状况。
清代学政职能
清代学政使(主管地方教育科举的官员)也被称为观风使。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曾批判科举制度,提及观风使监督考试时考生机械应试的现象。
二、成语比喻义
该词衍生出“地位低下、缺乏实权,仅能传达或执行命令”的贬义用法,常用于形容傀儡角色。例如:“他虽挂名经理,实为观风使,决策皆由总部掌控。”
补充说明
清代雍正时期还设有“观风整俗使”,职能类似唐代观风使,侧重整顿社会风气。唐代该官职的演变可参考《新唐书·百官志》及《文献通考》等史料。
观风使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观察风向,预测天气变化的人,也指专门负责观察自然气象变化的官员。
观风使的部首是见(jiàn),观风使总共有12个笔画。
观风使最早出现在《淮南子·主術》一书中,是战国晚期淮南王刘安创造的新词。
觀風使
古代的观风使字形不同于现代字形,但读音相同。现代汉字中的观风使是基于古代字形演变而来的。
1. 他是国家气象局的观风使,负责监测气象变化。
2. 据观风使的预测,明天将有大风来袭。
观风使没有常见的组词,因为它本身已经是一个成语。
观风使的近义词包括观象者、气象员、天气预报员。
观风使的反义词没有固定的对应词汇,可以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反义词。
镈人禅榻疮疵床杌顿迹附义杠杆原理干灵格格公父训姑壻海産函矢隺俸何殊河鱼闳伟坏话黄发期湟水頀夏家斗酱瓿江月诘蹶济寒赈贫九苞奴籍誉绝路逢生峻阪盐车军分区拘奇抉异科适狂宕旷滞阔希路矿马挝马足车尘缅维沐树纳步骈耸墙板敲朴却惑飒瑟石膏像石芥黍饭顺口疏勺狻猊所心唐突西施田青托庇晚朝窝窝霄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