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登崇俊良的意思、登崇俊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登崇俊良的解释

登:举荐,推举;崇:尊崇,尊重;俊良:才智优秀的人。推举尊重有才识的人。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例句:

山西大学的校训是:登崇俊良,求真至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登崇俊良"是汉语中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四字词组,其核心内涵可分解阐释如下:

一、词源考据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韩愈《进学解》:"拔去凶邪,登崇畯良","畯"为"俊"的通假字,指贤能之士。宋代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亦有"任贤使能,登崇俊良"的表述,印证其作为治国理念的延续性。

二、单字释义

  1. 登:取《汉语大词典》"举用;进用"义项,《尚书·尧典》"明明扬侧陋"孔颖达疏即释为"登用"
  2. 崇:据《说文解字》"嵬高也"引申为尊崇,《国语·周语》"敦厖纯固,于是乎成"韦昭注"崇,高也"
  3. 俊良:复合词,《正字通》释"俊"为"才智拔类","良"在《尔雅·释诂》中训"善也",合指德才兼备者

三、整体释义 特指选拔并重用优秀人才的政治举措,包含三层要义:

  1. 选拔机制:通过科举、荐举等制度性途径发掘人才
  2. 价值取向:强调"德位相配"的用人标准,见《孟子·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 政治功能:实现"野无遗贤"的治理目标,如《贞观政要·择官》载唐太宗"朕之授官,必择才行"

四、语义流变 该词在明清文献中逐渐从具体政令演变为人才理念的代称,如《明史·选举志》载洪武六年"令有司察举贤才",清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更将其提升至"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理论高度。

网络扩展解释

“登崇俊良”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析:

  1. 核心含义
    该成语指推举并尊重有才识的人,强调选拔和推崇优秀人才。其中:

    • 登:举荐、选拔;
    • 崇:尊崇、重视;
    • 俊良:才智出众的人(“俊”指杰出,“良”指优秀)。
  2. 出处与背景
    成语源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此句通过对比“去除奸邪”与“重用贤才”,表达了韩愈对人才选拔的重视,也暗含对当时社会用人制度的期望。

  3. 用法与语境

    • 多用于描述古代或现代的用人政策、教育理念,如山西大学校训“登崇俊良,求真至善”即借其推崇人才、追求真理的内涵。
    • 也可引申为组织或团体选拔优秀成员的准则。
  4. 延伸解析
    “登崇”单独使用时,可指“举用推尊”(如《宋史》中“登崇庙祏”)或“进奉崇敬”,但结合“俊良”后,词义更聚焦于人才领域。

  5. 现代意义
    成语至今仍被引用,强调社会应建立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呼应韩愈原文中“有司之明”“有司之公”的呼吁。

如需进一步了解韩愈原文背景或校训案例,可参考《进学解》全文及山西大学校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靉靆安堵如故暗昧闇然八颂裨师黪澹婵娟督车夺席谈经恶色覂驾富韩烰火伏莽刚玉孤拐咶咶喇喇黄金骨获免湔刷解驳鸡尖祭脂襕裙泪迸肠絶练明临瞰邻老离声禄籍矛盾谬陋木患子男儿两膝有黄金袅袅余音前路弃本求末庆功会秦楼楚馆湫敝群斗山沟骟匠杉子社鬼侍弟水令睡椅素气佻险提纲挈领王考罔象完坚翕定斜视羲皇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