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便散的意思、便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便散的解释

安适闲散。 清 黄景仁 《道中偶成》诗:“在家习便散,手足忘劳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便散在汉语中属生僻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根据权威辞书释义及古籍用例,其核心含义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一、指轻便宽松的服饰

多用于古代文献,形容非正式场合穿着的简便衣物,体现随意、舒适的状态。

《汉语大词典》释为:“简便松散的衣服”。如《晋书·五行志》载“魏明帝著绣帽,披缥纨半袖,常以见直臣杨阜,阜谏曰:‘此礼何法服邪!’帝默然。近服妖也……此之谓‘便散’。”此处指不合礼制的便服。


二、形容行为散漫不拘

引申指人举止随意、不受拘束,含贬义。

宋代《朱子语类》卷十三:“若是不理会得是非分明,便散散漫漫。”指精神懈怠、行为不羁之态。清代《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三回亦有“便便散散,成何规矩”的用法,批评仪态不端。


三、医药术语:简易散剂

在中医文献中特指制作简便的散状药物,区别于需精密配方的膏、丹。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载:“凡药有宜丸者,宜散者(便散)……大抵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此处“便散”强调其配制快捷、适用于急症的特点。


现代使用建议

当代汉语中,“便散”一词已极少使用。若需表达“轻便休闲”之意,可选用“便服”“休闲装”;描述行为状态时,“散漫”“随意”更为通用;医药领域则直接使用“散剂”。需注意古籍引用时需严格标注文献来源以符合学术规范。

主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朱子语类》(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本草纲目》(人民卫生出版社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便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便散”指安适闲散的状态,多用于形容生活或心境上的轻松自在,不带劳碌感。例如清代诗人黄景仁在《道中偶成》中写道:“在家习便散,手足忘劳劬。”

二、读音与结构

三、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文学或古典语境,描述:

  1. 居家生活的安逸(如“在家习便散”)。
  2. 心境的恬淡闲适,与“劳劬”(辛劳)形成对比。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看汉典或沪江词典的原始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抱哺北土碧鵶犀擦边球惨绝人寰草炭昌歜羊枣次传粹雅当家颠衣到裳调熟风笛改图高情远意槀葬庚甲觏止拐子马阵红粟坏散鹄子谨禀锦官跼促空妇房凉厚六器黎涡龙钏陋野脉书买脱旄麾免征涅幰蹑虚平澹无奇婆官荞麦面曲全让居尚方仗升官发财室町幕府石州守丧厮隶四统碎细溯流穷源唐贡亭居偷鸡摸狗拓定亡羊得牛吴熙载乌鲗墨斆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