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严恭敬。《书·微子之命》:“恪慎克孝,肃恭神人。”《史记·鲁周公世家》:“肃恭明神,敬事耆老。”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又 梁孝王 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 唐 张嘉贞 《北岳庙碑序》:“高柯古榦,幽蔚荫翳,俯仰瞻对,精魂肃恭。”《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一进门,早见 安老爷 、 安太太 在院子里肃恭将事的伺候,教儿妇两个在院子望空先拜过宗祠。”
肃恭是汉语复合词,由“肃”与“恭”两个单字组合而成,形容态度庄重谦逊、言行谨慎恭敬的状态。以下是具体解析:
《说文解字》释为“持事振敬也”,本义指行事时保持敬畏庄重之态,引申为严肃、整饬之意。如《诗经·大雅·思齐》中“肃肃在庙”,描述祭祀时的庄重氛围。
《说文解字》注为“肃也”,强调发自内心的敬重态度,《论语·子路》有“居处恭,执事敬”,体现待人接物的谦逊。
两字结合后,“肃”侧重外在仪态的端严,“恭”侧重内在心意的诚敬,共同构成内外统一的恭敬状态。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
肃恭:严肃恭敬。多用于形容举止庄重、态度谦逊的场合。
例:
- 他在长辈面前始终肃恭有礼。
- 典礼上众人肃恭而立,静候仪式开始。
传统礼仪中要求“居处肃恭”,如祭祀、典礼等需体现对仪式神圣性的敬畏。
古时臣子对君主、晚辈对长辈常以肃恭之态示敬,如《后汉书》载“群臣肃恭,莫不震悚”。
公文或书信中用作敬语,如“肃恭函达”表示郑重致意。
参考资料
“肃恭”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肃恭”指端严恭敬,强调态度庄重且谦逊。该词由“肃”(严肃、庄重)和“恭”(恭敬、谦逊)组成,常用于描述对他人的尊敬或对神灵、礼仪的郑重态度。
古代典籍
文学评论
南朝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书记》中评价黄香的奏牍为“肃恭之遗式”,说明其行文风格庄重恭敬。
“肃恭”是融合庄重与谦逊的复合词,常见于古典文献,现代多用于强调传统礼仪或郑重态度。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中的用法,可参考《尚书》《史记》等原文。
抱景爆冷门辨疏不知老之将至菜把嘈嗷长乐华陈井淳朴慈恻撺断惮惕得兔忘蹄翻砂干戚钩结嘓哝过桥拆桥鼓旆鹤姿欢抃恍恍惚惚家舅拣选肌革箕踵踞厕揽跋棱磳林草隆杀卖大号买祸墨官睦谊木镞内舍牛头不对马面飘舞轻减穷溟曲鬯攘畧热忽剌冗杂傻白杀缚扇席温枕设祭升船机神宫摄詟时因十字衰冗思顾死殉庭臯兀硉新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