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制,左右散骑、侍中、中书令各二人,冠制皆金蝉珥貂,号称八貂。《新唐书·百官志二》:“ 隋 废散骑常侍。 贞观 元年復置,十七年为职事官。 显庆 二年,分左右,隶门下、中书省,皆金蝉、珥貂,左散骑与侍中为左貂,右散骑与中书令为右貂,谓之八貂。”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诗:“参差万戟合,左右八貂斜。” 唐 白居易 《薛戎赠左散骑常侍制》:“俾增九原之光,追备八貂之列。”
“八貂”一词的含义可从历史制度与文学比喻两个层面解析:
一、历史官制含义
根据唐代官职制度,“八貂”指代八位佩戴金蝉珥貂冠饰的高官,包括:
此称谓源于《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因冠饰分“左貂”“右貂”,合称八貂,象征显赫地位。唐代诗人耿纬《元日早朝》中“左右八貂斜”即描述这一场景。
二、文学比喻用法
部分资料提到“八貂”被引申为成语,形容才华出众、能力超群之人,如提及魏国王质穿八貂衣受赞誉的典故。但此用法多见于民间解释,权威典籍中较少直接关联,可能为后世衍生含义(来源:)。
注意:若用于学术或历史研究,建议优先参考《新唐书》等正史记载,比喻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谨慎使用。
八貂是指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属于貂科,俗称八鼻子。也可以形容一个人十分狡猾狡诈,贪得无厌。
八貂的部首是⻊(走之广), 共9画。
八貂一词源于古代,最早见于《尔雅·释兽》。在古代的一些文献中,有关八貂的描述形象生动,被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狡猾阴险。
繁体字版本为「八貂」。
根据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八貂可以写作「八貣」,其中「貣」为旧时对「貂」的写法。
1. 他像八貂一样,时常耍花招。
2. 这人心机深沉,简直是个八貂。
组词:八貂皮、八貂绒、八貂裘
近义词:狡猾、诡计多端、狡诈、奸猾、狡黠
反义词:正直、老实、单纯、坦率、纯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