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弱冠的意思、弱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弱冠的解释

[coming of age at 20]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二十曰弱,冠。——《礼记·曲礼》

弱冠异柔翰,卓荦观群书。——左思《咏史》

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清· 袁枚《祭妹文》

只有一个书生,年方弱冠,尚未娶妻。——《二刻拍案惊奇》

详细解释

古时以男子二十岁为成人,初加冠,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孔颖达 疏:“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后遂称男子二十岁或二十几岁的年龄为弱冠。《汉书·叙传下》:“ 贾生 娇娇,弱冠登朝。” 晋 左思 《咏史》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观羣书。”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洎年登弱冠,射策登朝,於是思有餘闲,获遂本愿。”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 章 幼时为 照 所重,言其官班位望,过於其父, 章 弱冠,父为娶妻 李氏 女。” 明 高启 《顾荣庙》诗:“弱冠游 洛 师,已蒙南金赏。” 刘绍棠 《花街》:“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大司务的小儿子年方弱冠得了水臌,吃了一阵子败鼓皮丸,一命呜呼。”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弱冠”是中国古代对男子年龄阶段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释义

“弱冠”原指男子20岁举行的成人仪式,源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此时男子虽已加冠(戴成人帽子),但因身体尚未完全强壮,故称“弱冠”,后泛指20岁或二十岁出头的年纪()。


二、仪式背景

  1. 冠礼的意义
    古代男子二十岁时需行冠礼,将头发盘成发髻并戴冠,象征成年并具备社会义务()。《礼记·冠义》称其为“礼之始也”,是人生重要转折点()。

  2. “弱”的由来
    因二十岁男子体格未达壮年状态,古人以“弱”表示其年少特征()。


三、使用范围与限制


四、补充说明

古人认为弱冠期应注重心性培养而非过早承担重责,如提倡“三十而娶”()。此阶段也被视为学习、积累能力的黄金时期,如左思《咏史》诗句“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即体现了这一理念()。


参考资料

详细内容可查看《礼记·曲礼上》及相关古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弱冠》的意思

《弱冠》是一个成语,意为年轻人二十岁的时候。在古代中国,男子二十岁时正处于刚刚成年的年龄,被认为还不算完全成熟,因此称之为《弱冠》。

《弱冠》的部首和笔画

《弱冠》的部首是弓(gōng)字旁,表示与弓相关的意思。它总共有6个笔画。

《弱冠》的来源

《弱冠》最早出现在《孟子》这本古代经典著作中。在书中,孟子对年轻人作品的评价时使用了这个成语,逐渐成为流传下来的成语。

《弱冠》的繁体

《弱冠》的繁体字是「弱冠」。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代的《说文解字》所记载,古时候写《弱冠》也有一些变体,其中弓字旁可能表现为更简洁的形式。

《弱冠》的例句

他年方弱冠,已经成为了一位著名的画家。

《弱冠》的组词

弱冠之年、弱冠少年。

《弱冠》的近义词

及笄之年、二十出头、成年初期。

《弱冠》的反义词

强冠之年、花甲之年。

别人正在浏览...

爱亲白货百事无成百尹边餽璧池俾夜作昼伯歌季舞材剧志大虿锋常建谄妄攒簇挫抑大好河山倒坐打平达眼點絳脣电照风行雕薄钉鞋傅爰负俎狗盗鼠窃规讽归世雇役汉律和奸虎剌孩货贝嗟矜截趾适屦精义进讲寖着金镞箭局踀狙猾炉櫜麻杆冒势内引女妻飘纚破山剑劬瘠驱剿瞿唐峡使副受赂双月庶群送聘天仙驼羊婉娩辖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