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借观的意思、借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借观的解释

(1).借阅。《南史·王僧祐传》:“ 齐武帝 数閲武, 僧祐 献《讲武赋》, 王俭 借观,不与。”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黄叔扬传》:“ 黄鉞 字 叔扬 , 苏郡 常熟县 人。少明敏好学,家无藏书, 鉞 日游书肆中,见书,不问古今,即借观之,或竟日不还。”

(2).犹借鉴。 清 黄遵楷 《<人境庐诗草>跋》:“故其分门别类,勒成全书,亟自刊行者,意在借观邻国,作匡时之策也。”

(3).犹言试看,有引以为例之意。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 汉 世街弹之制,集县民而致之,今虽不可行,借观农人之纳丁漕,分期赴县,率十餘日而竣,今若访问农民,亦自州县询之,夫何丛脞之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借观”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综合多个文献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借阅
    指暂时向他人借取书籍或物品阅读、查看。例如:

    • 《南史·王僧祐传》记载,王僧祐献《讲武赋》后,王俭曾“借观”但未获允许。
    • 明代黄钺因家贫无书,常游书肆“借观”书籍,甚至“竟日不还”(《戒庵老人漫笔》)。
  2. 借鉴
    引申为参考他人的经验或方法。例如:

    • 清代黄遵楷在《人境庐诗草》跋文中提到,整理书籍的目的是“借观邻国,作匡时之策”。
  3. 试看(引以为例)
    表示通过观察某事物来举例或论证观点。例如:

    • 章炳麟在《代议然否论》中以农人纳税为例,称“借观农人之纳丁漕”可说明制度可行性。

二、字义分解

三、用法总结

该词多用于文言或学术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需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如涉及书籍多指“借阅”,涉及策略则偏向“借鉴”。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沪江在线词典(来源1)及《戒庵老人漫笔》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借观

借观(jiè guān)是一个汉字词语,其中“借”是表示借用、借助的意思,“观”是指观察、观看的意思。借观的意思是借助或从他人身上观察、观看,以获得一些启示或经验。

拆分部首和笔画

借观的部首是“亻”(人字旁),其中“借”是由“亻”和“昔”组成,共8画;“观”是由“亻”和“八”组成,共6画。

来源

借观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庄子·养生主》:“夫人生之厚,岂有过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句话中的“万物与我为一”意味着人与万物共生共存,借助观察他人和万物来认识和体悟自己。

繁体

借观的繁体字为「借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借观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基本上延续至今的写法还是比较接近的。

例句

他在绘画时常常借观大师的作品,从中汲取灵感。

组词

借鉴、研究、学习、观摩

近义词

借鉴、观摩、学习

反义词

闭门造车、自傲自以为是、不虚心学习

别人正在浏览...

百非百务暴急表现型避兵冰场承福充军待扣单弦牌子曲笛簟迭里递积夺胆法理发源地佛子伏侍干货船赓本弓子铺钩箴鸿爪皇武豁情机理讥论济胜积学夸海口哭鼻子礼玉棉纱摸底魔合罗暖老扁舟乘兴平坐汽锤青山白云人启上羣疠融洽无间阮氏酒蛇鬼石方水阵书屋思旧丘宿构贴麻体力题桥志退北妥妥当当雾委项饰纤魄校别小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