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掣曳的意思、掣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掣曳的解释

(1).牵引。《尔雅·释训》:“甹夆,掣曳。” 郭璞 注:“谓牵挽。”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被褐守山东》:“掣曳泻流电,奔飞似白虹。” 唐 严维 《奉和皇甫大夫祈雨应时雨降》:“掣曳旗交电,鏗鏘鼓应雷。”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发难》:“鸞旗掣曳拂云迴,羽骑驂驔躡影来。” 清 黄景仁 《夜闻新安江声》诗:“竹林臬兀杂心动,纸帐掣曳如人搴。”

(2).牵制。 唐 杜甫 《鹏赋》:“挥拘挛之掣曳,挫豪梗之飞飜。”《明史·胡松传》:“使首尾掣曳,自相狼顾,则我可起承其敝,坐收全胜矣。” 章炳麟 《************解》:“观其受制异国,举止掣曳。”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掣曳”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è yè,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牵引、拖拽
    指物体被外力拉动或牵制的状态,常用于描述具体动作。

    • 例:南朝梁·沈约《八咏诗》中“掣曳泻流电,奔飞似白虹”,形容闪电如被牵引般划破长空。
    • 唐代严维诗句“掣曳旗交电,鏗鏘鼓应雷”,描绘旗帜在风中如被拖曳的动态。
  2. 牵制、束缚
    引申为对人或事物的制约,强调受外力限制的被动状态。

    • 例:杜甫《鹏赋》中“挥拘挛之掣曳”,暗喻力量被束缚;
    • 《明史·胡松传》提到“首尾掣曳”,指战略上受牵制。

二、语境与用法


“掣曳”兼具具体动作与抽象限制的双重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丰富的历史用例和文学表现力,使其在古典文献中频繁出现。

网络扩展解释二

掣曳(ché yè)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用力拉扯或拖曳。它由“手”(扌)部首和“曳”(引)组成,总共有12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而其繁体字形状为「車脊」。 在古代,这个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和现代简体字形状相比,古时的写法可以写作「車」偏旁加上「引」这两个部分,而「車」形状并不是现代常见的,它更像是一个类似于木制手推车的形状。 以下是一个掣曳的例句:他用力掣曳着沉重的箱子,最终把它搬到楼上。 其他和掣曳相关的词汇包括:拉扯、牵引、拖拽等。 近义词可以是:牵引、拖拉。 而反义词则可能是:推动、前进。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