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掣曳的意思、掣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掣曳的解释

(1).牵引。《尔雅·释训》:“甹夆,掣曳。” 郭璞 注:“谓牵挽。”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被褐守山东》:“掣曳泻流电,奔飞似白虹。” 唐 严维 《奉和皇甫大夫祈雨应时雨降》:“掣曳旗交电,鏗鏘鼓应雷。”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发难》:“鸞旗掣曳拂云迴,羽骑驂驔躡影来。” 清 黄景仁 《夜闻新安江声》诗:“竹林臬兀杂心动,纸帐掣曳如人搴。”

(2).牵制。 唐 杜甫 《鹏赋》:“挥拘挛之掣曳,挫豪梗之飞飜。”《明史·胡松传》:“使首尾掣曳,自相狼顾,则我可起承其敝,坐收全胜矣。” 章炳麟 《************解》:“观其受制异国,举止掣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掣曳"是汉语中具有丰富内涵的复合动词,根据权威词典解释可分为以下三层含义:

一、字义本解 "掣"指牵引、拽拉,《说文解字》释为"引纵曰掣";"曳"指拖引、牵挽,《玉篇》解作"申也,牵也"。二字组合构成并列结构,表示双向牵引的动态过程。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载其本义为"牵引、牵制"。

二、引申义项

  1. 军事术语:特指战术性牵制,《武经总要》记载"掣曳乃分兵截击之策",如《资治通鉴》载李靖用"掣曳之术"破突厥;
  2. 力学概念:物理学中借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牵引,《辞海》第六版将其纳入力学词条;
  3. 文学意象:古诗词中常喻命运牵缠,如白居易《缚戎人》"骨肉掣曳归不得"。

三、现代应用 在当代汉语中主要保留书面语用法,常见于学术著作及公文表述。教育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标注其为"书面语体词",如"掣曳因素""互为掣曳"等搭配,用于描述事物间的制约关系。

【参考来源】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第3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网络扩展解释

“掣曳”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è yè,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牵引、拖拽
    指物体被外力拉动或牵制的状态,常用于描述具体动作。

    • 例:南朝梁·沈约《八咏诗》中“掣曳泻流电,奔飞似白虹”,形容闪电如被牵引般划破长空。
    • 唐代严维诗句“掣曳旗交电,鏗鏘鼓应雷”,描绘旗帜在风中如被拖曳的动态。
  2. 牵制、束缚
    引申为对人或事物的制约,强调受外力限制的被动状态。

    • 例:杜甫《鹏赋》中“挥拘挛之掣曳”,暗喻力量被束缚;
    • 《明史·胡松传》提到“首尾掣曳”,指战略上受牵制。

二、语境与用法


“掣曳”兼具具体动作与抽象限制的双重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丰富的历史用例和文学表现力,使其在古典文献中频繁出现。

别人正在浏览...

哀筝暗轮败法摆列稗人兵乱碧组波罗塞戏酲酲捶背呆木头雕严东格陵兰寒流二帝三王儿夫坊佐非道德主义風勃分压电阻浮瓜沈李告劳贯朽粟陈国子祭酒函匣呴煦简补接生婆孔雀扇揽持流鬯丽物末世摹索闹表呶拏朴渥噼里啪啦劈泻牵絷起单祁僮气咻咻鹊画认敌为友人瘼任术日月扫榻以待山湫失道寡助事儿石鼓使星田莱挑拨涕泣无理衔箠先亲卸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