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邦土的意思、邦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邦土的解释

国土。《书·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史记·律书》:“ 吴 用 孙武 ,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潧水》:“ 薛瓚 注《汉书》云: 中牟 在 春秋 之时,为 郑 之堰也,及三卿分 晋 ,则在 魏 之邦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邦土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国家的疆域、领土,承载着政权统治与民族生存的空间范畴。以下从词典学角度分层解析: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1. “邦”

    甲骨文作“”,象形封土植树为界,本义为诸侯受封的领地(《说文·邑部》:“邦,国也”),引申为政权统辖区域。

  2. “土”

    指土地、疆域(《说文·土部》:“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强调自然地理属性。

    邦土合成后,特指国家主权管辖的领土范围,常见于先秦文献,如《尚书·武成》:“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其中“方夏”即华夏邦土。


二、典籍中的引申义

  1. 政治实体象征

    《诗经·大雅·崧高》:“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以“邦”代指周王朝统治疆域,强调政权与领土的统一性。

  2. 国土与主权的不可分割性

    《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凸显邦土作为统治基础的属性。


三、现代汉语中的定位

现代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邦国的土地;国土”(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该词虽属书面语,仍用于强调领土主权,如“守护邦土完整”。


权威参考来源

  1.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2013年影印本)
  2. 《尚书译注》李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 《诗经析读》李山,中华书局(2018)
  4.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
  5. 汉典网“邦”字释义(www.zdic.net

网络扩展解释

“邦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国土”,通常指代一个国家所辖的领土或疆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1. 本义
    “邦土”即“国土”,指国家主权范围内的土地。例如《书·周官》记载:“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意为司空(古代官职)管理国家土地,安置百姓,按时令开发资源。

  2. 扩展用法
    在历史文献中,“邦土”也可指代诸侯国的领地或某一政权实际控制的区域。例如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潧水》中提到中牟地区在春秋时期属于郑国,后因晋国分裂成为魏国领土,称为“邦土”。

二、用法演变

三、古籍引用与例证

  1. 《书·周官》
    “司空掌邦土”说明古代官职与土地管理的关系。
  2. 《水经注·潧水》
    通过中牟归属变化,反映领土的政治变迁。

四、同义词与近义词

若需更多例证或延伸探讨,可参考古籍原文或相关历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按决惫劳辨色滨海閟幄不屈不挠惨厉齿牙春色踌蹰垂龆除命攩戗浮危甘膳扞士贯利行几好评黑碌碌横拦竖挡宏衍黄酒换职回帆鼓校书部旌旐进扫锦绣心肠鸡翘旧史俊民靠手纩绵醪醩良骥纶綍落寞麻叶皮木桃内诏狃忕盘资聘命切事青茭秦镜高悬穷玄烧埋深溥殊异宿坛填权天衣颓塞逶遟兀剌赤五卅运动五羊城弦鞉枭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