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经过外朝,直接由宫中发出的皇帝的诏命。 唐 张籍 《寄白二十二舍人》诗:“早知内詔过先辈,蹭蹬 江 南百事疏。”
“内诏”是古代中国君主发布的一种特殊诏令形式,具体含义及特点如下:
指不经过外朝机构(如尚书省等行政中枢),直接由皇帝从宫中发出的命令或通知。其核心特征是绕过常规行政流程,体现皇权的直接行使。
唐代文献中已有明确记载,如《寄白二十二舍人》诗中的“内诏”一词,佐证了其在官僚体系中的实际使用。此外,“诏”字本身在汉字解析中特指帝王发布的权威命令,进一步强化了内诏的君主专制属性。
该词属于历史术语,常见于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现代无实际使用场景。需注意其与“密诏”的区别:内诏侧重发布渠道(宫中直接发出),而密诏更强调内容保密性。
《内诏》是一种古代官方文件,用于向官员下达指示或命令,通常是针对内政事务的。这种诏谕旨在内部使用,是国家政府机构内部的重要行政文书。
《内诏》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言”,表示与言语相关。其中,“讠”是公共、言辞的意思,“言”是语言的意思。该字共有8画。
《内诏》在古代是由朝廷或皇帝下发的一种行政文书。它用于传达国家政府机构内部的命令和指示,以处理政府事务。这些命令和指示通常与内政相关,如任命官员、调整政策、布置工作等。
《内诏》的繁体字形式为《內詔》。
在古代,《内诏》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比略有差异。典籍中记载的《内诏》写法通常为“讠劵”,故而八分字旁改为力,形成现代的“诏”字。
1. 皇帝发布了一道内诏,任命李大臣为内阁首辅。
2. 朝廷发出了一份内诏,要求各地官员加强税收管理。
1. 内阁诏 2. 内诏书 3. 内诏文 4. 内诏指示 5. 内诏令
1. 内令 2. 内旨 3. 内谕 4. 内示 5. 内函
1. 公诏 2. 外诏 3. 外令 4. 公令 5. 外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