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垂龆的意思、垂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垂龆的解释

见“ 垂髫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垂龆”是汉语中较为少见的书面用语,指代儿童换牙的年龄阶段,引申为幼年时期。该词由“垂”和“龆”两部分构成:

  1. “垂” 本义为物体自上而下悬挂,此处引申为“临近”“处于”某种状态。
  2. “龆” 特指儿童乳牙脱落、恒齿生长的过程,《说文解字》释为“毁齿也”,即儿童约七八岁时的生理特征。

用法与文献依据:

“垂龆”多用于文言或正式文体,如《三国志注》载“臣垂龆执简”,形容幼年习文。其同义词“垂髫”更常见,但“垂龆”侧重年龄特征而非发式(“髫”指儿童下垂的短发)。《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释义为“童年”,引《南齐书》等古籍佐证。

语义对比:

与“总角”(结发为两髻,指少年)、“及笄”(女子成年)等词并列,属古代年龄代称体系,反映传统文化对生命阶段的细腻观察。

网络扩展解释

“垂龆”是“垂髫”的异体写法,两者含义相同,均指代儿童或童年时期。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字面构成

    • 垂:指头发下垂的状态。
    • 龆(tiáo):形声字,从“齿”从“召”,本义与儿童换牙相关。古代男孩8岁、女孩7岁开始换恒齿,故“龆”引申为幼年()。
  2. 整体含义
    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自然下垂,因此用“垂龆/垂髫”代指未成年的孩童()。常见于古文,如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年龄范围

不同文献对具体年龄的界定略有差异,但均指向幼年阶段:


三、相关延伸

  1. 同义词
    如“总角”(8-14岁儿童束发为两结,形似羊角)、“孩提”(2-3岁幼儿)()。
  2. 文化背景
    古代通过发式区分年龄,如成年后束发戴冠,“垂龆”则反映儿童发型的自然特征()。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字形演变,可参考《三国志·毛玠传》《韩诗外传》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隘窘博裕不辞参数方程拆牌道字剗着踔掉得案帝座冻僵风虚忿苇负畔隔限冠冒贵人猾胥徽美挥染活欢角智机耕队京尹金箓云签极头跨蹑褲带儡然莲花台廉质寥翘路规马首东美芹之献年幼无知偏露痞鬲辟居器彩青缸七事儿人中龙虎洒削塞责闪动身家神主石使乎适切嗣宗送别宿责托裱枉辙完利万万千千危涕闻说吴三桂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