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ndomitable;stand to one's guns]∶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那种不屈不挠的、要征服一切的心情
(2)
[with great firmness]∶不愿改变目的或意见
脾气暴躁,态度严厉,在履行他认为是自己的职责时,是不屈不挠的这样个人
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语本《汉书·叙传下》:“ 乐昌 篤实,不橈不詘。” 毛6*泽6*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6*产6*党》第二章第一节:“ 中国 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 中国 ,也永远不能灭亡 中国 。” 马南邨 《燕山夜话·文天祥论学》:“至于 文天祥 的强烈爱国思想和正气凛然、不屈不挠的伟大风格,永垂千古,更非 韩愈 所能比拟的了。”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不屈不挠汉语 快速查询。
“不屈不挠”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字面解析
“屈”指屈服,“挠”指弯曲。两字叠加“不屈不挠”,字面意为不因外力压迫而屈服或弯曲。
引申含义
形容人在面对困难、压力或逆境时,始终保持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轻易放弃或退缩。例如:
近义词
百折不挠、坚韧不拔、锲而不舍。
反义词
知难而退、半途而废、畏首畏尾。
使用场景
多用于褒义语境,强调对理想、目标或信念的坚守,常见于文学、演讲、新闻报道中对人物精神的描述。例如:
“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历经磨难,却始终以不屈不挠的斗志生生不息。”
文化背景
该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对刚毅品格的推崇,体现了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价值观念(如《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