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邦土的意思、邦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邦土的解釋

國土。《書·周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史記·律書》:“ 吳 用 孫武 ,申明軍約,賞罰必信,卒伯諸侯,兼列邦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潧水》:“ 薛瓚 注《漢書》雲: 中牟 在 春秋 之時,為 鄭 之堰也,及三卿分 晉 ,則在 魏 之邦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邦土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厚重感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國家的疆域、領土,承載着政權統治與民族生存的空間範疇。以下從詞典學角度分層解析:


一、字源與基本釋義

  1. “邦”

    甲骨文作“”,象形封土植樹為界,本義為諸侯受封的領地(《說文·邑部》:“邦,國也”),引申為政權統轄區域。

  2. “土”

    指土地、疆域(《說文·土部》:“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強調自然地理屬性。

    邦土合成後,特指國家主權管轄的領土範圍,常見于先秦文獻,如《尚書·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大赉于四海,而萬姓悅服”,其中“方夏”即華夏邦土。


二、典籍中的引申義

  1. 政治實體象征

    《詩經·大雅·崧高》:“周邦鹹喜,戎有良翰”,以“邦”代指周王朝統治疆域,強調政權與領土的統一性。

  2. 國土與主權的不可分割性

    《左傳·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凸顯邦土作為統治基礎的屬性。


三、現代漢語中的定位

現代詞典如《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邦國的土地;國土”(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該詞雖屬書面語,仍用于強調領土主權,如“守護邦土完整”。


權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中華書局(2013年影印本)
  2. 《尚書譯注》李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3. 《詩經析讀》李山,中華書局(2018)
  4.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
  5. 漢典網“邦”字釋義(www.zdic.net

網絡擴展解釋

“邦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國土”,通常指代一個國家所轄的領土或疆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1. 本義
    “邦土”即“國土”,指國家主權範圍内的土地。例如《書·周官》記載:“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意為司空(古代官職)管理國家土地,安置百姓,按時令開發資源。

  2. 擴展用法
    在曆史文獻中,“邦土”也可指代諸侯國的領地或某一政權實際控制的區域。例如北魏郦道元在《水經注·潧水》中提到中牟地區在春秋時期屬于鄭國,後因晉國分裂成為魏國領土,稱為“邦土”。

二、用法演變

三、古籍引用與例證

  1. 《書·周官》
    “司空掌邦土”說明古代官職與土地管理的關系。
  2. 《水經注·潧水》
    通過中牟歸屬變化,反映領土的政治變遷。

四、同義詞與近義詞

若需更多例證或延伸探讨,可參考古籍原文或相關曆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白鶴被襆别字博蕩鉢拏蠶兒塵習豉羹沖殺竄竄萃傱剉折大枷點草架調欺滴水穿石惇慎杜田二陰範疇煩惵富有四海改居擱手公出溝池古雪恒裁烘襯環扣會射結轍矜懻糾墨開口銷冷害裡兒留客落雁沉魚驢頭不對馬嘴曼姬梅花婢腼顔天壤納寵罄竹難書窮侈極欲戚戚取死區田甚言飾面水濱水淋淋送放頽雲王建為言惟真香翠仙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