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醪糟 ”。酒酿,江米酒。 明 李实 《蜀语》:“不去滓酒曰醪糟。醪音劳。以熟糯米为之,故不去糟。即古之醪醴、投醪。” 郭沫若 《游西安·五月二日》:“浆米酒即 杜甫 所谓‘浊醪’。 四川 人谓之‘醪醩’,酒精成份甚少。”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一:“随客栈而早兴的,是鸦片烟馆,是卖汤元与醪糟的担子。”
“醪醩”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áo zāo,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基本释义
指一种传统发酵食品,即酒酿或江米酒。其制作方法是用蒸熟的糯米拌入酒曲发酵而成,保留了米粒和酒糟,口感微甜且酒精含量较低(约1-2%)。
词源与别称
历史与文化背景
明代李实《蜀语》记载:“不去滓酒曰醪糟”,说明其工艺自古有之,与《礼记》中提到的“醪醴”(甜酒)一脉相承。
现代应用
醪醩可直接食用,也可作为配料用于制作甜品(如醪糟汤圆)、烹饪菜肴或发酵面食,具有促进消化等作用。
《醪醩》(láo zōu)这个词是指用在冶炼中的液体,也可以指液体浸渍而成的饮料。它由两个部分组成:醪和醩。
醪(láo)是由“酿酒”的意思组成,是一个表示酿造酒精的词。在汉字中,醪的部首是酉,总共有7个笔画。
醩(zōu)表示液体,是相对于固体的概念。在汉字中,醩的部首是酉,总共有9个笔画。
《醪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诗歌中。在《诗经·豳风·丰年》一首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园有蔓草、隰有萌蕃、醪醩如杨。”这里的“醪醩”指的是醇香的酒。这便是最早出现醪醩这一词的文字来源。
繁体字中,“醪醩”与简体字的写法一致。
古时候的汉字中,“醪醩”可以有不同的写法。有时候,为了表达不同的意思或者寓意,会用不同的汉字替代。比如,有时候将“醪醩”中的“醪”写作“僚”,表示一种浓郁的味道;将“醩”写成“皂”,表示颜色混浊或者沸腾。
例句:
1. 这家酒坊酿造的醪醩让人陶醉其中。
2. 他喜欢喝一杯醪醩,放松一下心情。
组词:
1. 酵母: 制作醪醩中发酵的微生物
2. 酒坊: 生产醪醩的工厂
近义词:
1. 酿酒:制作醪醩的过程
2. 糟醨:指醪醩中的糟糠
反义词:
1. 固体:对应于醩的液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