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旌旐的意思、旌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旌旐的解释

(1).旌旗。《礼记·月令》:“﹝季秋之月﹞命僕及七騶咸驾,载旌旐,授车以级,整设于屏外。” 郑玄 注:“即驾之,又为之载旌旗。”

(2).指铭旌,导引灵柩的魂幡。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册文》:“詔撰德於旌旐,永传徽於舞缀。” 隋炀帝 《秦孝王诔》:“旌旐飘飘而从风,笳管酸嘶而响谷。” 宋 欧阳修 《刘丞相挽词》之一:“盛衰同俯仰,旌旐送山丘。” 元 揭傒斯 《熊英德哀辞》诗:“旌旐扬广衢,輀车出城闥。”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旌旐”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基本释义

发音:jīng zhào(注意部分来源可能误标为jīng yú,但根据《礼记》等古籍注音,应为zhào)

  1. 旌旗的统称
    指古代军队或仪仗中使用的旗帜,如《礼记·月令》记载:“载旌旐,授车以级”,描述的是旗帜与车马的配置。
  2. 出殡时引导灵柩的魂幡
    在丧葬礼仪中,“旌旐”特指书写死者姓名或官职的铭旌,用于导引灵柩,如南朝王筠《昭明太子哀册文》中提到“詔撰德於旌旐”。

二、字义分解

三、古籍例证

四、常见混淆

部分资料将“旌旐”与“旌旟(jīng yú)”混淆,后者泛指各类旗帜,无丧葬含义。需注意区分读音及使用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二

《旌旐》的意思

《旌旐》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旌旗、旗帜。它由“旌”和“旐”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旌旐》的第一个字“旌”,由旗字旁和京字旁组成,拆分部首是旗字旁(旗)和旨字旁(旦),总共有15个笔画。

《旌旐》的第二个字“旐”,由申字旁和木字旁组成,拆分部首是申字旁(由)和木字旁(木),总共有8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旌旐》是一个古代汉字,起源可追溯到秦朝。它最初的写法为“㿪”,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旌旐”。

在繁体字中,旌旐的写法为“旌旐”,没有太大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人们对于《旌旐》的写法并没有统一的规范,存在多种变体。一种常见的写法是将“旌旐”写成“㿪”,这种写法源自秦朝开始使用的小篆字。

例句

1. 国庆阅兵式上,五星红旗作为中国的旌旐高高飘扬。

2. 这个国家的国旗是他们的骄傲,代表着他们的旌旐。

组词

1. 旌旗:指挥作战或标志地点的旗帜。

2. 旌旗校:古代官署名,意为校尉之旗帜。

3. 旌门:古代大门上方供旌旗的门。

近义词

旌旗的近义词包括:国旗、军旗、旗帜。

反义词

旌旗的反义词是无旌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