纩绵的意思、纩绵的详细解释
纩绵的解释
亦作“ 纊緜 ”。丝绵。《后汉书·张奂传》:“地底冥冥,长无晓期,而復缠以纊緜,牢以钉密,为不喜耳。” 明 孙柚 《琴心记·空闺永叹》:“秋来只恐君心冷,寄取吴吞一纊绵。”
词语分解
- 纩的解释 纩 (纊) à 絮衣服的新丝绵。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绵的解释 绵 (綿) á 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供絮衣被、装墨盒等用:丝绵。绵绸。绵里藏针。 像丝绵那样柔软或薄弱:绵薄。绵软。绵力。 像丝绵那样延续不断:绵延。绵联。绵长。绵亘。连绵。 性情温和:他平时挺绵。
网络扩展解释
“纩绵”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丝绵,常用于衣物或被褥的填充物,具有保暖功能。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拼音:kuàng mián(注意:部分来源误标为“fǎng mián”,但权威典籍及多数资料均以“kuàng”为准)。
- 词性:名词。
- 含义:指蚕丝制成的絮状物,质地柔软细腻,古代多用于御寒衣物的填充材料。
2.古籍例证
- 《后汉书·张奂传》提到“纩緜”用于包裹尸体,形容其紧密缠绕的特性。
- 明代孙柚《琴心记》中“寄取吴吞一纊绵”,借丝绵表达对远行之人的牵挂。
3.延伸用法
-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纩绵”引申为形容性格温和,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基于丝绵柔软特性的文学化扩展。
4.相关辨析
- “纩”与“绵”:二者均指丝绵,组合后为同义复词,强调材质特性(《说文解字》释“纩”为“絮也”)。
- 常见搭配:如“纤纩”(精细丝绵)、“挟纩”(披绵衣,喻受抚慰)等。
5.现代应用
- 该词现已罕用,多见于古文研究或文学创作中,需结合语境理解。若需查询更多古籍用例,可参考《汉典》等权威工具。
网络扩展解释二
纩绵
《纩绵》是一个汉字词汇,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历史背景。它由纟和孟两个部首组成,共有10个笔画。来源于篆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字书写形式。其繁体字写作「絋綿」。
在古时候,纩绵的写法可能有一些差异。在《说文解字》中,纩绵写作「綢絻」,而在《康熙字典》中则写作「絅纘」。这些不同的写法都是基于当时历史、文化和书写规范的变化而演变的。
下面是一些关于纩绵的例句:
- 她身穿一袭纩绵的衣裳。[组词]绵里藏针、丝绵作茧、扎纩
- 这块纩绵织物非常柔软。[近义词]丝绢、亵龙馨雨、网状织物
- 这件纩绵商品质量很好。[反义词]粗布、粗糙、粗制滥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