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俊民的意思、俊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俊民的解释

贤人,才智杰出的人。《书·多士》:“乃命尔先祖 成汤 革 夏 ,俊民甸四方。” 孔 传:“天命 汤 更代 夏 ,用其贤人治四方。”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序》:“万佰亿千缝掖俊民,跂跂脉脉而望,篝灯而求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俊民"是汉语中具有历史积淀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德才兼备的杰出人士。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俊"本义为才智超群,《说文解字》释作"材千人也",段玉裁注"谓才德出众者";"民"在先秦典籍中多指普通百姓,二者组合构成偏正结构,特指民众中出类拔萃者。

从语源学考察,该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俊民用章",孔颖达疏解为"贤臣显用其道",此处已凸显其治国才能的内涵。至《周礼·地官》记载"以贤制爵,则民慎德;以庸制禄,则民兴功",可见古代选拔"俊民"的标准包含德行与事功双重维度。

在历史语用层面,《资治通鉴》记载东汉举孝廉制度时,将"郡国俊民"与"孝悌廉吏"并称,印证其作为人才选拔对象的社会定位。明代王阳明《传习录》中"俊民之治,在明明德"的论述,则从心学角度强调其道德修养要求。

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降低,但在仿古语境或学术著作中仍具生命力。如钱穆《国史大纲》论及科举制度时,称"历代俊民多由此途进",延续了其指代社会精英的语义特征。当代《古代汉语词典》将其列为历史词汇,标注为"古代对优秀人才的雅称"。

(主要参考《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第5卷、《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版、《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俊民”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多层面的解释:

一、基本含义

“俊民”指贤人或才智杰出的人,常用于形容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士。这一含义源自《尚书·多士》中的记载:“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俊民甸四方”,意为贤能之人治理四方。

二、字义拆解

三、文献与使用场景

四、文化寓意

作为名字时,寓意善良仁爱、才华出众,寄托对品德与能力的双重期许。

补充说明:

不同语境下侧重点可能变化,如古代多强调治国才能,现代更倾向综合素养。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徧循标名残角层峦迭嶂茶晶成绩础礩大録调易定风波令多多益办芳时返棹法岁分手坟冢扶不起的阿斗浮桥改醮赅赡狗蝨挂漏好天和啰槌滑坡假对架犂寋鄂交道绞接镜洗壼彝两雁随车陵弊莅事龙邸露相露寝鲇鱼缘竹竿醲粹千里信晴天开水路屈求狨座社会总需求声光化电疏淡缌免抬扛陶融田宫土空托踪徒涉王轨无怀氏夏管先花后果销声匿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