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郑玄 注:“言言出弥大也。” 孔颖达 疏:“‘王言如纶,其出如綍’者,亦言渐大,出如綍也。綍又大於纶。”后因称皇帝的诏令为“纶綍”。《魏书·彭城王勰传》:“及入参政务,纶綍有光,爰登中鉉,敷明五教。” 唐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诗:“早勒勋庸 燕 石上,佇光纶綍 汉 庭中。”
“纶綍”是一个古代汉语合成词,源自《礼记·缁衣》的典故,专用于指代皇帝的诏令。以下是详细解释:
本义来源
出自《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引申义
后以“纶綍”代称皇帝的圣旨或诏书,强调其权威性和影响力。例如:
“纶綍”通过比喻手法,将君王言语的传播过程与丝绳的粗细变化关联,最终成为诏令的代称,体现了古代对皇权的尊崇和语言表达的含蓄性。
纶綍(lún lú)是一个典型的汉字词组,代表了一种纺织品中的纤维。它形容的是一种细而长的线,通常用于纺织、编织和制作各类纺织品。
纶綍的左部是“纟”,右部是“仑(仑字头)”。它拥有8个笔画。
《纶綍》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可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的阶段。它在书写形式上有时也会写作“纶纑”。
《纶綍》这个词的繁体写法是「綸縷」。
在古代汉字演变中,“纶綍”这个词的写法也曾经有所变化。例如,在汉代的金文写法中,它被写成「纶縷」。
1. 他正在纺织一根纶綍,准备制作一个精美的织品。
2. 这种绳索的纶綍非常坚固,适合用于登山。
纶綍的相关组词包括:纶巾、纶丝、纶绳、纶缕等。它们都与纺织品和纤维有关。
纶綍的近义词包括:纤维、丝线、麻线等。它们都指代细长的线状物质。
纶綍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因为它指代了一种细长的线,而不是特定的属性或状态。
哀痛欲绝昂爽八节风巴依北声碧霭霭别县补过补天柱地才捷成串池镜踔善达官贵要待除叨念灯红酒绿电磁灶觌面队命风树附集俯偻公平秤龟蜗鼓架海租酣兴河北杨洪胀皇甫四杰黄铜缓留虎瘦雄心在郊驿几臣结跏趺坐节旄进前激哇枯泉老鹤乘轩楞劲鬣毛轮菌明悉轻凊骑者善堕犬牙盘石弱植山花施主霜溪说是琐薄屠僇五侯蜡烛吾丘子鸮鸣瑕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