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偏咎的意思、偏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偏咎的解释

指双亲中一方丧亡的不幸之事。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相及齠齿,并罹偏咎。” 李公焕 笺注:“ 靖节 年三十七,母 孟氏 卒,是偏咎为失怙也。”参见“ 偏侍 ”、“ 偏孤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偏咎”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但核心解释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一、主要含义:指双亲中一方丧亡的不幸之事

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典籍和词典中被明确记载:

  1. 词源出处:晋代陶潜《祭从弟敬远文》中“相及龆齿,并罹偏咎”,李公焕笺注指出陶潜37岁时母亲孟氏去世,因此“偏咎”指失去母亲(即“失怙”)。
  2. 字义解析:
    • 偏:表示“单方面”或“不完整”,这里特指父母中的一方。
    • 咎:本义为灾祸、不幸(如汉典“咎”字释义中的“灾殃”),引申为丧亲之痛。

二、其他语境中的延伸含义

在部分非权威资料(如)中,“偏咎”被解释为“偏向责备某人”,但这种用法较为罕见且未被主流辞书收录。建议优先采用“丧亲不幸”这一古典释义。

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陶潜原文中的具体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偏咎

偏咎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为部首“亻”和“口”,共有9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演变过程中,由于书写和发音的差异,导致一些字形有所变化。偏咎的繁体字为“偏儔”,在繁体中加入了额外的“儿”部首,使字形更复杂。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因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根据《说文解字》,古时候“偏咎”的写法为“攵”和“口”,“攵”是一个独立的部首,表示手的动作,而“口”则是表示口的意思。古时候的写法更加简单,没有现代字形的复杂。

下面是一个关于“偏咎”的例句:

他常常因为儿子的错误决定偏咎于自己,以示警示。

在使用“偏咎”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组成其他词语,如“偏咎他人”、“偏咎自己”等。它的近义词包括“归咎于”、“责怪”等,表示把责任或过错归于特定的人或事物。而反义词则是“宽容”、“原谅”等,表示对他人错误的包容和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