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遑遽的意思、遑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遑遽的解释

惊惧不安。《列子·杨朱》:“ 孔子 明帝王之道,应时君之聘,伐树於 宋 ,削迹於 卫 ,穷於 商 周 ,围於 陈 蔡 ,受屈於 季氏 ,见辱於 阳虎 ,戚戚然以至於死,此天民之遑遽者也。” 南朝 宋 东阳无疑 《齐谐记·董昭之》:“ 吴 当阳县 有 董昭之 者,曾乘船过 钱塘江 ,江中央见有一蚁,著一短芦,一头迴,復向一头,甚遑遽。” 宋 陈亮 《酌古论·崔浩》:“ 唐太宗 伐 薛仁杲 ,既破 宗罗睺 於 浅水原 ,遂以二千骑进逼城下, 仁杲 遑遽出降。”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香云》:“忽有人传报上宅,小娘子亲来问姆疾, 杜 与女郎颇遑遽。”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遑遽”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不同文献和语境综合理解:

一、基本含义

行动迅速,毫不犹豫
由“遑”(没有时间)和“遽”(急促)组合而成,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果断行动的状态。例如:“面对突发危机,他遑遽应对,避免了损失。”


二、引申含义

惊惧不安
部分古籍文献中,“遑遽”被解释为惶恐惊慌的心理状态。例如:


三、使用辨析

  1. 语境差异
    现代使用更侧重“迅速行动”的积极含义,而古汉语中多用于描述心理层面的慌乱。
  2. 权威性参考
    查字典等工具书以“行动迅速”为核心释义,而古籍引证则补充了情感层面的解读。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语境选择释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列子》等原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遑遽

遑遽(huáng jù)是一个汉字词语,含义为匆忙。下面是关于它的一些拆分、来源、繁体形式、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部首和笔画

遑遽是一个复合字,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左边的辶(辵)是汉字的部首之一,意为“边走”的意思,它是由“走”字演变而来。右边的具有独立意义且可拆解的部分是旭(日),表示太阳初始升起的景象。

遑遽的总笔画数为12划。其中,辶部的笔画数为3划,旭部的笔画数为9划。

来源

遑遽最早出现在《庄子·天下篇》中,其原文为:“物无遗民而不足,故有遑遽之声”。遑遽在这里被用于形容声音的急促迅速,引申为人的行动匆忙,没有停留的意思。

繁体

遑遽的繁体形式为遑遽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遑遽的旧体写法为遑遽

例句

例句1: 他匆匆忙忙地赶往车站,眼看火车即将到达。

例句2: 时间如此紧迫,我们必须遑遽行动,不能拖延。

组词

遑惶、遑论、急遽、奔遽

近义词

急匆匆、急驰、急忙、急迫

反义词

从容、悠闲、泰然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