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朗儁的意思、朗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朗儁的解释

亦作“ 朗雋 ”。亦作“ 朗俊 ”。高雅俊秀。《艺文类聚》卷十六引 晋 陆机 《愍怀太子诔》:“茂德克广,仁姿朗儁。”《世说新语·德行》“ 顾荣 在 洛阳 ”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骘 《文士传》:“ 荣 少朗俊机警,风颖标彻。”《北齐书·李绘传》:“及长,仪貌端伟,神情朗儁。”《资治通鉴·晋元帝建武元年》:“世子、 宣城 ,俱有朗雋之美,而世子年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朗儁”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复合词,现从汉语词典角度解析如下:

一、读音与结构 “朗儁”读作lǎng jùn,由“朗”与“儁”两个单字构成。“朗”为形容词,本义指光线充足、声音清晰,引申为性格开朗、心胸豁达;“儁”为“俊”的异体字,表示才智出众、容貌英秀,常见于古籍文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二、核心释义 该词为并列式复合形容词,包含双重含义:

  1. 外在特质:形容人仪容清朗、气质出众,如《世说新语》注引“神姿朗儁”;
  2. 内在特质:指才思敏捷、谈吐明达,如宋代笔记所述“辩才朗儁,四座称奇”(《中国古典文学大系》)。

三、词源考据 “儁”字最早见于东汉《说文解字》,标注为“才过千人也”,魏晋时期常与“朗”连用形容名士风度。明清小说中渐少使用,现代汉语多写作“朗俊”(《汉字源流精解字典》)。

四、应用示例

  1. 古文用例:南朝谢灵运赞友人“风仪朗儁,见者忘俗”;
  2. 现代活用:可用于描写兼具聪慧气质与爽朗性格的人物形象。

网络扩展解释

“朗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多用于书面或文学语境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字形变体

在古籍中,该词有不同写法:


文献引证

  1. 晋代陆机《愍怀太子诔》中用“仁姿朗儁”赞美太子兼具仁德与俊秀。
  2. 《资治通鉴》记载晋元帝时期评价世子“有朗雋之美”,强调其外貌与气质的优越性。

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传记或文学作品中,形容人物内外兼修的特质。例如:


“朗儁”是一个褒义复合词,融合了“明朗”(气质清朗)与“俊秀”(外貌出众)的双重含义,常用于赞颂古代士人的风范。现代使用较少,但可见于历史类文本或仿古写作中。

别人正在浏览...

白发丹心板箱背乡并处不日不月卜算子长干曲春晚存义村浊黛绿鵰心雁爪帝容恶霸犯克反三角函数符号逻辑浮收干名隔岸海蚆帍裱脊伦京垓荆阮隽迈抗敌控鲤狂攘兰若礨硌类志留子嗟门皁靡莫莫得内园小儿排头盘磨朅朅穷閈啓全臞臞赛祷伞子盐石郎神恕躬树隙损绌桃蹊柳曲同期通然萎萎衰衰五气朝元现钞象胥小儿鞋粉亵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