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食耳视”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ù shí ěr shì,字面意思是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行为或认知的颠倒错乱,强调违背常理或本末倒置的现象。
核心含义
成语通过“目食”“耳视”的感官错位,讽刺人们不遵循事物的本质规律,反而追求表面的、不符合实际的形式。例如:过度追求华服美食的观赏性而忽视其实用性,或盲目追随他人推崇的事物。
出处与典故
源自宋代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文中批判当时社会风气,指出人们穿衣只求外表美观而非舒适,饮食追求雕琢装饰而非味道,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即“目食耳视”。
用法与近义词
《目食耳视》是一个成语,意指以目食(看着食物)、耳视(听着吟诗)的方式休息。这个成语源于唐代杜牧的《秋狂札》。
这个成语由三个部分组成:目(mù)、食(shí)、耳(ěr)和视(shì)。其中,“目”是指眼睛,意思是看;“食”是指食物,意思是吃;“耳”是指耳朵,意思是听;“视”是指看,意思是观察。
《目食耳视》这个成语的来源非常明确,最早出自唐代杜牧的《秋狂札》。在这首诗中,杜牧描述了自己在秋天醉心于观赏美景和吟诗作对的情景。这里的“目食耳视”指的就是以看景色和欣赏诗歌的方式休息。
《目食耳视》这个成语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目食耳視」。
在古代,「目」的形状是一只眼睛的样子,「食」的形状是人在吃饭的样子,「耳」的形状是耳朵,「视」的形状是人在看东西的样子。
以下是一个使用了《目食耳视》这个成语的例句:
他整天埋头工作,几乎没有时间休息,真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片刻的闲暇,以目食耳视的方式放松一下。
一些与《目食耳视》相关的词汇有:休息、欣赏、沉浸等。
一个近义词是“目不转睛”,意思是目光集中在一个地方,不转向其他方向。
一个反义词是“目中无人”,意思是目中没有他人,形容人非常骄傲自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