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偏咎的意思、偏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偏咎的解釋

指雙親中一方喪亡的不幸之事。 晉 陶潛 《祭從弟敬遠文》:“相及齠齒,并罹偏咎。” 李公煥 箋注:“ 靖節 年三十七,母 孟氏 卒,是偏咎為失怙也。”參見“ 偏侍 ”、“ 偏孤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偏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側重,但核心解釋可歸納為以下兩方面:

一、主要含義:指雙親中一方喪亡的不幸之事

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典籍和詞典中被明确記載:

  1. 詞源出處:晉代陶潛《祭從弟敬遠文》中“相及龆齒,并罹偏咎”,李公煥箋注指出陶潛37歲時母親孟氏去世,因此“偏咎”指失去母親(即“失怙”)。
  2. 字義解析:
    • 偏:表示“單方面”或“不完整”,這裡特指父母中的一方。
    • 咎:本義為災禍、不幸(如漢典“咎”字釋義中的“災殃”),引申為喪親之痛。

二、其他語境中的延伸含義

在部分非權威資料(如)中,“偏咎”被解釋為“偏向責備某人”,但這種用法較為罕見且未被主流辭書收錄。建議優先采用“喪親不幸”這一古典釋義。

使用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陶潛原文中的具體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偏咎

偏咎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部首“亻”和“口”,共有9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中,由于書寫和發音的差異,導緻一些字形有所變化。偏咎的繁體字為“偏儔”,在繁體中加入了額外的“兒”部首,使字形更複雜。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因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根據《說文解字》,古時候“偏咎”的寫法為“攵”和“口”,“攵”是一個獨立的部首,表示手的動作,而“口”則是表示口的意思。古時候的寫法更加簡單,沒有現代字形的複雜。

下面是一個關于“偏咎”的例句:

他常常因為兒子的錯誤決定偏咎于自己,以示警示。

在使用“偏咎”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偏咎他人”、“偏咎自己”等。它的近義詞包括“歸咎于”、“責怪”等,表示把責任或過錯歸于特定的人或事物。而反義詞則是“寬容”、“原諒”等,表示對他人錯誤的包容和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