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覊,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鑣,饗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本谓高大的树林、丰茂的野草,为禽兽栖止之佳处。后用以指隐逸者所居。 唐 王维 《与魏居士书》:“长林丰草,岂与官署门阑有异乎?”
(2).指隐逸。《金史·隐逸传·赵质》:“臣僻性野逸,志在长林丰草;金鑣玉络,非所愿也。”《儒林外史》第八回:“所以在风尘劳攘的时候,每怀长林丰草之思。”
“长林丰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áng lín fēng cǎo,属于中性词,常用于形容自然景象或隐喻隐逸生活。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与山巨源绝交书》原文或古典文学作品。
《长林丰草》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树林茂密,草地繁盛的景象。它常用于描绘大自然的美丽及生机勃勃的景象。
《长林丰草》的拆分部首是:"长"的部首是"⼈","林"的部首是"⾃","丰"的部首是"乙","草"的部首是"艹"。
拆分后的笔画数量:长(8画),林(8画),丰(4画),草(9画)。
《长林丰草》是汉语词语,源自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在繁体字中,长(長)、林、丰(豐)、草这些字的写法保持相同。
在古代,这些汉字的写法并不完全相同。其中,"长"的古写字形是"镸","林"的古写字形是"森","丰"的古写字形是"豐","草"的古写字形是"茇"。
这个山谷里的长林丰草,景色美不胜收。
春天的长林丰草,给人一种蓬勃生机的感觉。
长草丛、林中草木、茂密丰草、花草繁茂
茂盛繁荣、葱茏郁郁、青葱欣欣
荒芜凋敝、枯草萧条、败落凋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