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打恭的意思、打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打恭的解释

弯下身子作揖。表示恭敬。《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 廷秀 走出门前,恰好太守下轿。两下一路打恭,直至茶厅上坐下攀谈。” 清 沉起凤 《谐铎·况太守祠赝梦》:“予昨夜梦到此堂, 况太守 离席揖予上坐,且打恭屈膝,奉予若上司状,予逊谢不敢。” 曹禺 《日出》第三幕:“﹝卖报的﹞规规矩矩地抽出一份报,放在书桌上,打手势要钱,行外国礼,立正,打恭,口里呀呀地叫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打恭(dǎ gō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动词短语,其核心含义为弯腰行礼以示恭敬,属于传统礼仪动作的书面表达。以下从权威汉语工具书角度解析其详细释义与用法:


一、读音与基本释义


二、词源与历史演变

“打恭”由动词“打”与形容词“恭”复合而成,其中“打”表动作施行,“恭”点明行礼的核心目的(恭敬)。该词在明代白话文献中高频出现,后逐渐被“打躬”替代。

例证:

《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回:“西门庆连忙打恭致谢。”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打恭”词条引明清小说用例。


三、与“打躬”的异同

现代汉语更常用“打躬”(如“打躬作揖”),二者为异形词关系,语义完全相通。“打恭”属早期写法,因“恭”更直观体现礼节内涵而被使用,后因语音演变及字形规范,逐渐统一为“打躬”。

来源:《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打躬”词条注释:“亦作‘打恭’”。


四、文化内涵与使用场景

打恭动作承载儒家“礼敬”思想,多用于以下情境:

  1. 卑者对尊者的正式行礼(如下属见官员、晚辈见长辈);
  2. 表达深切谢意或歉意;
  3. 戏曲、说书等艺术形式中的程式化动作。

    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结合礼制阐释相关礼仪动词。


五、现代使用建议

该词属历史词,现代汉语中仅存于仿古语境或特定成语(如“打躬作揖”)。日常交流推荐使用“鞠躬”“行礼”等现代词汇。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标注“打恭”为“旧时用语”。


综合权威参考: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3.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4.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
  5.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打恭”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读音与注音

2.基本释义

3.动作特点

4.文献例证

5.同义词与关联词

“打恭”是古代中国表示敬意的礼节动作,现代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红楼梦》《日出》等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隘曲白鹤峯暴虐无道别宅兵多者败车甲吃十方出厂价格偨傂窜屏跌脚槌胸抵命隄障断绽夺职耳闻眼睹分俵分香卖履傅雷家书附缀刚謇干荫嘎子关防过来人鼓众化变话语权火爆货易贱行界疆孑身敬仰巾笥羁神聚窟州硁鄙款节连篇连天烽火离梦駡讥毛骨耄倦猛火油朦郁慕思平空啓明星穷袴日蹙声色并厉蛇师殊裔私地天人三策透悟显荐先下手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