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秘密的谕旨。《清会典·办理军机处·军机大臣》:“或速諭,或密諭,不由内阁明降者为廷寄。”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七节:“ 光绪 感到事机危迫,连续给 康有为 等人密谕,要他们速筹办法。”
(2).秘密谕知。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关于同 满洲 秘密议和的事,他本来也认为是目前救急一策,正在密谕 陈新甲 暗中火速进行。”
“密谕”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和用法:
秘密的谕旨
指古代统治者或上级通过非公开方式传达的命令或指示,通常涉及重要事务。例如清代通过“廷寄”制度传递密谕,避免内阁公开宣发(、)。
秘密谕知
强调“秘密传达”这一行为,即通过书信、暗号或特定人员私下告知信息,确保内容仅限特定对象知晓(、)。
多用于历史、政治或文学语境,如:
密谕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分别是“密”和“谕”。密谕的意思指的是秘密传达的命令或指示。
拆分“密”字,其部首为“宀”,总笔画数为10;拆分“谕”字,其部首为“讠”,总笔画数为13。
“密谕”一词最初来源于古代的君主与臣子之间的通信。君主可以使用密谕向高级官员传达命令或指示,以保持机密性。
在繁体字中,密谕的写法保持不变。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密谕采用的是篆书或者隶书的字体形式,与现代的楷书有所不同。
1. 君主下达了一道密谕,要求他的臣子们务必保守机密。
2. 接到密谕后,官员们纷纷行动起来,全力执行君主的指示。
密制、密函、密令、秘密、机密。
秘令、机要、机密指示。
公开指示、明令、公开命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