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烘然的意思、烘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烘然的解释

(1).火热貌。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东进五六丈后,忽烘然中暄,殆无霜旦。”

(2).哄然。喧闹貌。《再生缘》第四一回:“这本是,爷娘陷我作无情;烘然迎娶仇家女,怎不教,岳母心中忿怒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烘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形容众人同时大笑的声音或喧闹的场景,强调声音的突然性、集体性和热闹感。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语言学著作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烘然(hōng rán)

指多人同时发出笑声或喧哗声的场面,常用来描绘因突发趣事、滑稽言行引发的集体哄笑状态。

例:一语未毕,满座烘然。(形容一句话引得全场大笑)


二、字源与构成分析

  1. “烘”:
    • 本义为“喧闹”“嘈杂”,《说文解字》注:“烘,哤也。从口,共声。”引申为众人喧哗之声。
    • 现代汉语中,“烘”可表“渲染”“衬托”(如“烘托”),但“烘然”保留古义,侧重声音的喧腾感。
  2. “然”:
    • 形容词后缀,表示“……的样子”,如“忽然”“肃然”,赋予“烘”以状态化描述。

三、典型使用场景

  1. 文学描写:

    多见于古典小说、戏曲,刻画群体哄笑场景。

    《红楼梦》第五十回:“众人听了,烘然大笑。”

  2. 口语表达:

    形容突发性集体笑声(如会议、课堂中的哄堂大笑)。


四、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词典》:

    “烘然:形容众人同时大笑的声音。”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7卷)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虽未直接收录“烘然”,但“烘”字释义中明确:“喧闹;众人同时发声。”(商务印书馆)

  3. 王力《古代汉语》:

    指出“烘”在古汉语中表“喧哗”,如《诗经》“烘于庭”即众人喧闹于庭。


五、近义词辨析

词汇 区别 示例
哄然 与“烘然”同义,现代更常用 全场哄然大笑
哗然 侧重喧哗质疑,非单纯笑声 此言一出,举座哗然
轰然 形容巨大声响(如倒塌声) 楼房轰然倒塌

六、经典例句

《儒林外史》第三回:

“众人见范进疯状,烘然笑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在线阅读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3.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
  4.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5. 《儒林外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

网络扩展解释

“烘然”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形容火热的状态

2.形容喧闹或哄然的场景

补充说明:

如需更详细的古文例证或语境分析,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薄靡八隅不闲策括唱好是车令承弊车驺初旬搭耳帽玳宴诞意鞮译象寄杜门絶客都统笼封记服命干凈利落侯爵桓缪晦黑会提甲长夹单枷楔佳冶记书机座巨什莱茵河燎告冽泉赁金六萌车罗巾末庭屏事破栝千补百衲千虑一得巧妇切切此布穷凶极悖启言热力学第零定律涩笔设班省的设帨收拊碎翦速忌娑罗笼天桥铜虎符退归文告舞厅见世生苗衔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