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通训的意思、通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通训的解释

(1).普遍的训诫。《陈书·宣帝纪》:“戢情怀善,有国之令图;拯弊救危,圣范之通训。”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 公叔 列国之倍臣,犹安社稷, 黔娄 匹夫之介节,不忘仁义,古今以为通训,书籍以为美谈。”

(2).训诂学名词。在字书或古书的注释中对多义字根据通常使用的意义所加的解释。如“庸”字训“用”,训“常”,训“众”;其中在古书中训“用”者为常见的训释,“用”就是通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通训"是汉语文字学术语,指汉字在特定语境下通用的训释方式,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字义互通解释 指某个汉字在文献中临时借用为另一同音或近音字的现象,需通过上下文确定其实际含义。例如《论语》"政逮于大夫"中"逮"通"殆",《说文解字》将此类现象归为"假借"范畴。这种训诂方法常见于古代典籍注疏,清代学者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系统运用通训原则解读先秦文献。

二、跨字类训释体系 指突破单个字形限制的释义系统,包含:

  1. 同源字互通(如"长"兼表空间长度与时间长久)
  2. 古今字关联(如"莫"与"暮"的历时替代关系)
  3. 方言转注(如《方言》记录的"党·晓·哲,知也"跨地域训释)

该术语在现代文字学中仍具研究价值,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汉字规范手册》将其纳入汉字流变研究体系,强调通训对理解古籍和汉字演化规律的重要性。

网络扩展解释

“通训”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普遍性训诫

指广泛适用的道德规范或治国原则,常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例如:

二、训诂学术语

指字词在古籍注释中最常用的解释。以多义字为例:

学术特征

通训需满足两点:①基于常规用法而非特定语境;②被字书或权威注释广泛采纳。其核心作用在于为古籍阅读提供基础性释义参照。

别人正在浏览...

白小柄授不相违背长排吃粮褫身出见啖齧倒坍打嘴巴德言工容钓榜地震仪动掸恶石丰庸风子纲辖哥斯达黎加鼓捣诡户国货鸿都买第皇穹宇活撮活脚竹枕火镰蹇谔之风教乘角触金鸾殿季兴橘井俊明聚义距战恐怕困知勉行枯住流离琐尾墨卡托蹑冻匏壶铺马圣旨清谈弃书捐剑上下文示俭説笑私祧岁籥退落魏象逶纡文敝闻奏汙卑武侯吟象数虓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