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端倪的意思、端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端倪的解释

(1) [general shape;clue;inkling]∶事情的头绪迹象

反复终始,不知端倪。——《庄子·大宗师》。成疏:“端,绪也,倪,畔也。”

(2) [boundary;bound]∶边际

详细解释

(1).头绪;迹象。《庄子·大宗师》:“反覆终始,不知端倪。”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解部》“倪”:“《庄子·大宗师》‘不知端倪’,按耑者,草之微始;儿者,人之微始也。”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这公事深藏着曖昧,好教我左猜右忖没端倪。” 清 赵翼 《岣嵝碑歌》:“ 昌黎 亲到猿猱窟,千搜万索无端倪。”

(2).窥测;捉摸。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於书,故 旭 ( 张旭 )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明 方孝孺 《题王右军<游目帖>》:“今观此帖,寓森严於纵逸,蓄圆劲於蹈动,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运,变化倏忽,莫可端倪。” 郭沫若 《游里加湖》:“十时顷下山,车行甚急,风景尤觉奇幻,不可端倪。”

(3).边际。《文选·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诗》:“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李周翰 注:“端倪,犹涯际也。” 唐 岑参 《西亭子送李司马》诗:“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緑柳鶯乱啼。” 宋 王安石 《和农具诗·牧笛》:“緑草无端倪,牛羊在平地。” 清 陆师 《杂感》诗:“夜长不成寐,忧来无端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端倪"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层含义,主要包含以下核心释义:

一、基本释义 指事物的头绪、迹象或轮廓。既可描述事件初现的征兆(如"已见端倪"),也可指代整体的大致样貌(如"难窥端倪")。该词常用于书面表达,体现对事物发展阶段的观察判断。

二、词源分析 "端"本义为事物起始,《说文解字》释为"物初生之题","倪"指边际,二字组合后引申为"事物的发端与边界",后演变为对事物概貌的统称。清代段玉裁注《说文》时强调其"细微初现"的特性。

三、用法特征

  1. 动词搭配:多与"显露/显现/初见"等动态词连用,如"病情显露端倪"
  2. 否定形式:常用"毫无端倪""端倪难寻"强调线索缺失
  3. 专业领域:医学诊断(如"病灶端倪")、气象预测(如"暴雨端倪")等场景高频使用

四、权威文献佐证 《庄子·大宗师》最早载录:"反复终始,不知端倪",此处指宇宙的起始与终结。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明确释义为"事情的眉目、头绪"。

引用来源: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汉典(www.zdic.net)词条考证
  3.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料库
  4. 国学大师(www.guoxuedashi.net)古籍检索

网络扩展解释

“端倪”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uān n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核心含义
    指事情的初步头绪、眉目或隐约可见的迹象,常用于描述事物发展初期呈现的模糊趋势。例如:“案件调查已见端倪”。

  2. 使用范围
    专指对事物或事件的推测,不用于人的情绪或表情(如“他面露端倪”是错误用法)。


二、近义词辨析

词语 相同点 不同点
头绪 均表示事物发展的线索 “头绪”更强调条理性,而“端倪”侧重模糊的初步感知。
迹象 均指可观察的表现 “迹象”是具体现象(如脚印、数据),而“端倪”是抽象趋势。
苗头 均指事物发展的初始阶段 “苗头”更偏向负面倾向(如“不良苗头”),而“端倪”为中性词。

三、用法与例句

  1. 常见搭配

    • 初见/略见端倪:表示事物刚显露出趋势。
      :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
    • 不可端倪:形容变化复杂难测。
      :风景奇幻,不可端倪()。
  2. 古典出处

    • 《庄子·大宗师》:“反复终始,不知端倪。” (指头绪)
    • 谢灵运诗:“溟涨无端倪。” (指边际)

四、注意事项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参考、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闪闪别籞缠碍昌朝充格鏦杀呆怔蜑子大蒐登明选公登山點茶雕文织采地契独茅反哭海市蜃楼胡揪嘉诲蹇产江郎才掩介景进禨坰林拘倦科研所捞摝乐喝喝辽东白鹤卤剽骂诅没眼斤迷错冥昏耐受力旁福敲冰索火清漳球员畦畹壤树柔嫩乳臭未干萨满杀威棒升险诗舸抒意寺舍嵩华天烖缇缯痛快未可同日而语微说温霁无的放矢稴穇鞋襻叶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