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gifted ware shown in a temple]
(2) 陈在庙堂里的礼器,即鼎彝之类
(3) 比喻有治理国事才能的人
昂昂乎庙堂之器。——明· 刘基《卖柑者言》
“庙堂之器”是一个汉语成语,具有两层含义:
字面含义
指古代宗庙或朝廷中陈设的礼器,如鼎、彝等贵重器物。这类器物象征国家礼制和权力,常用于祭祀、典礼等庄重场合。
比喻意义
比喻具有治理国家才能的人才。常用来形容身居高位、肩负重任的栋梁之材。例如明代刘基《卖柑者言》中讽刺某些官员“昂昂乎庙堂之器”,表面看似能臣,实则虚有其表。
出处与用法
补充说明
需注意语境差异:古代文献中可能指具体器物(如《史记》提及的“先帝庙器”),而明清后更偏向比喻人才。
《庙堂之器》是一个成语,意为指用于朝廷、官府、皇宫等地方的珍贵器物。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指代某些特定的人或事物,表示其地位尊贵、重要不可轻视。
《庙堂之器》的拆分部首是“广”和“口”,它们分别位于“庙”和“堂”两个字的左边。其中,“庙”的部首是“广”,它有三笔,“堂”的部首是“口”,它有五笔。
《庙堂之器》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最早见于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的作品《东周列国志·吴传》:“君作何规所。答曰:‘先开庙堂之器,而后说兵家之事。’”这个成语在繁体中的写法与简体相同,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庙堂之器》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整体意思没有改变。例如,古人在写“堂”字时,可能使用的是“尚”字的另一种写法。“尚”字的上面有一个点,写成“寺”,再加上底部的“土”,就变成了“堂”。
1. 这位总统发表的讲话堪称庙堂之器,言辞庄重而有深意。
2. 小明的手艺真是独一无二,他的作品都是真正的庙堂之器。
3. 这个画家的作品备受推崇,被誉为艺术界的庙堂之器。
组词:庙宇、堂屋、器物。
近义词:珍宝、宝物、宝贝。
反义词:平凡之物、庸俗之物。
白白陂堨俵寄不可终日材具产母产牧穿房入户聪识存谢到家翻贺为吊分形腐气挂冠求去广疮寒毛卓竖何刘黄言欢虞火神娇憨禨祥举石锁开布扛整活拷治冷言热语立柜迷瞀密勿末议赔价披拨批答秋蕖染化三六九等散闲洒派赏兴擅行省户胜状收本书铺随喜踢串同车同舟遇风脱籍妥协兔起乌沉煟兴无噍类无门下无適无莫无所不能销偃虾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