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议的意思、末议的详细解释
末议的解释
谦称自己的议论。《汉书·司马迁传》:“乡者,僕亦尝厠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 宋 苏洵 《上韩枢密书》:“昨因请见,求进末议。”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粗人”》:“关于大报第一本上的‘粗人’的讨论,鄙人不才,也想妄参一点末议。”
词语分解
- 末的解释 末 ò 尖端,梢: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后,终了:末了(僶 )。末尾。末日。末代。穷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末业。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末子。碎末。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
- 议的解释 议 (議) ì 意见,言论:议论。提议。建议。 讨论,商量:商议。会议。协议。议案。议决。议价。 评论是非,多指责备:非议。恐招物议。 旧时文体的一种,用以论事说理或陈述意见:奏议。驳议。 笔画数:
专业解析
“末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和引申义两个层面理解:
-
字面义:
- 末: 本义指树梢,引申为末端、末尾、微小、不重要、浅薄等义。
- 议: 指议论、意见、主张、建议。
- 合义: 字面上指“微末的议论”或“浅陋的见解”。
-
引申义与用法:
- 谦辞: 这是“末议”最核心和常用的含义。说话者(或作者)在提出自己的意见或看法时,为了表示谦虚,称自己的意见是“末议”,意指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浅见。这是一种自谦的表达方式,常见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的发言中。
- 微不足道的意见: 在客观描述中,也可以指那些无关紧要、无足轻重的意见或议论。
古籍例证: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曰:‘……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毛遂自荐时,平原君以“锥处囊中,其末立见”比喻贤士应早显才能,毛遂反驳说如果早有机会,会整个锥尖(颖)都露出来,而不仅仅是末端(末)。这里的“末”指末端、微末部分,虽非直接使用“末议”一词,但“末”的微末、不重要之意相通。)
- 司马相如《上林赋》: “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若此者数百千处,娱游往来,宫宿馆舍,庖厨不徙,后宫不移,百官备具。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于是乎游戏懈怠,置酒乎颢天之台,张乐乎胶葛之宇;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虡;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巴俞宋蔡,淮南干遮,文成颠歌,族居递奏,金鼓迭起,铿鎗闛鞈,洞心骇耳。荆吴郑卫之声,韶濩武象之乐,阴淫案衍之音,鄢郢缤纷,激楚结风,俳优侏儒,狄鞮之倡,所以娱耳目乐心意者,丽靡烂漫于前,靡曼美色于后。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妖冶娴都,靓妆刻饰,便嬛绰约,柔桡嬛嬛,妩媚孅弱;曳独茧之褕绁,眇阎易以戌削,便姗嫳屑,与俗殊服;芬芳沤郁,酷烈淑郁;皓齿粲烂,宜笑的皪;长眉连娟,微睇绵藐;色授魂与,心愉于侧。于是酒中乐酣,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亡。曰:‘嗟乎,此大奢侈!朕以览听馀闲,无事弃日,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于此,恐后叶靡丽,遂往而不返,非所以为继嗣创业垂统也。’于是乎乃解酒罢猎,而命有司曰:‘地可垦辟,悉为农郊,以赡萌隶;隤墙填堑,使山泽之民得至焉。实陂池而勿禁,虚宫馆而勿仞。发仓廪以救贫穷,补不足,恤鳏寡,存孤独。出德号,省刑罚,改制度,易服色,革正朔,与天下为更始。’于是历吉日以斋戒,袭朝服,乘法驾,建华旗,鸣玉鸾,游于六艺之囿,驰骛乎仁义之涂,览观《春秋》之林……登明堂,坐清庙,恣群臣,奏得失,四海之内,靡不受获。于斯之时,天下大说,乡风而听,随流而化,芔然兴道而迁义,刑错而不用,德隆于三皇,功羡于五帝。若此,故猎乃可喜也。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抏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忘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从此观之,齐楚之事,岂不哀哉!地方不过千里,而囿居九百,是草木不得垦辟,而民无所食也。夫以诸侯之细,而乐万乘之侈,仆恐百姓被其尤也。” (此赋篇幅宏大,描绘上林苑之巨丽与天子校猎之盛况后,借天子之口反思奢侈,提出罢猎归农、施行仁政的主张。赋末总结齐楚诸侯沉迷游猎之乐是“末”而非“本”,与“末议”之“末”的微末、次要之意相通,强调治国应以仁义为本。)
权威辞书释义参考: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该词典作为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虽未直接收录“末议”词条,但其对“末”的释义(如“事物的尽头;末尾(跟‘本’相对)”、“不是根本的、主要的事物(跟‘本’相对)”、“卑微;微末”)和“议”的释义(“意见;言论”)为理解“末议”提供了基础依据。
-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该词典是收录古汉语词汇最全的权威工具书之一。其对“末议”的释义通常包含:
- 谦称自己的议论。
- 微不足道的意见。
- 并引用古籍例证(如上述《史记》的相关语境)。
-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这部大型古汉语辞书对“末议”的解释侧重于其谦辞用法和古籍出处。
“末议”的核心含义是谦称自己的意见或见解微不足道、浅陋。它体现了汉语中谦逊的表达传统。在客观描述中,也可指那些无关紧要的意见或议论。其权威释义主要来源于《汉语大词典》、《辞源》等大型汉语辞书以及包含该词的经典古籍文献(如《史记》)。
网络扩展解释
“末议”是一个古代汉语谦辞,通常用于自谦地表示自己的见解或议论微不足道。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末议”字面意为“微末的议论”,是说话者在陈述观点时的自谦表达,常见于古代文人书信、奏章或学术讨论中。
2. 词源与用法
- 源自《汉书·司马迁传》:“陪外廷末议”,指在朝堂上参与微不足道的讨论。
- 宋代苏洵《上韩枢密书》中“求进末议”,体现文人进言时的谦逊态度。
- 现代鲁迅曾用“妄参一点末议”表达参与讨论的谦卑。
3. 相关文献
该词在历代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
- 唐代祖咏诗句“文章参末议”
- 元代柳贯、清代龚自珍等均有使用
4. 现代应用
虽属古语,但在仿古文体或学术讨论中仍被借用,多用于体现谦逊文风,如论文引言或书信往来中的自谦表述。
注音与拼音
该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谦以自牧”的语言特色,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适配性。
别人正在浏览...
安佳半文盲拔舌地狱悲喜碧虚郎伯强裁割残榼撑撑喘急出店垂花二门凑集答剌棱登单词单红帖电灯棣友黩穹房东肥牛沸水分则改步贡琛诡计多端耗爆鹤头板华绂化民椒壶交通界练晶盘禁楼狂徒魁帅糲米流人緑绶霾天觅缝七孔青面獠牙衢肆散念山长圣王身正不怕影儿歪守道水灯水居水母听装头伏脱煞秃刷畏首畏尾渥赭相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