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诉的意思、论诉的详细解释
论诉的解释
论辩申诉。《宋书·王藻传》:“前后婴此,其人虽众,然皆患彰遐邇,事隔天朝,故吞言咽理,无敢论诉。”《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元年》:“夏,四月, 令孜 自兼两池榷盐使,收其利以赡军。 重荣 上章论诉不已。” 胡三省 注:“论,卢昆翻,説也,辩也。”《宋史·刑法志三》:“ 崇绪 特以田业为 冯 强占,亲母衣食不给,所以论诉。”
词语分解
- 论的解释 论 (論) ù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论。舆论。专论。社论。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论。 看待:一概而论。 衡量
- 诉的解释 诉 (訴) ù 叙述,倾吐:告诉。诉苦。诉愿。诉衷情。倾诉。 控告:诉讼。控诉。上诉。申诉。败诉。撤诉。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论诉"在现代汉语中并非一个广泛使用的独立词汇,它更常被视为由动词"论"(论证、论述)和"诉"(诉说、诉讼)组合而成的短语或特定语境下的表达。其核心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指向通过论证或说理的方式来表达观点、进行申诉或控告。以下是详细解析:
-
核心语义:论证与申诉的结合
- 论 (lùn): 指分析、说明事理,进行推理、辩论或阐述观点。强调逻辑性和说理性。
- 诉 (sù): 指陈述、倾吐(情感、委屈等),或特指向司法机关提出控告、申诉(法律语境)。
- 结合义: "论诉"融合了这两个字的核心含义。它指的不是简单的陈述或控告,而是带有论证过程、说理性质的申诉、陈述或表达。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阐明自己的立场、观点,进行申诉或辩护。
-
主要应用场景与含义:
- 法律语境(最常见): 指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向法庭或仲裁机构系统地陈述事实、提出证据、阐述法律依据、论证己方主张或反驳对方观点的过程。这超越了简单的“告诉”或“控告”,更强调论证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 示例: “律师在法庭上进行了充分的论诉,有力地支持了原告的赔偿请求。” “被告方在答辩状中对指控进行了详细论诉。”
- 来源参考: 该用法在法学文献和司法实践中常见,可参考权威法律辞典或诉讼法学著作,如《中国司法大辞典》(吉林人民出版社)或《民事诉讼法学》(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关于当事人陈述、辩论权等章节的论述。
- 一般表达与申诉: 在非法律的一般语境下,可以指通过讲道理、摆事实的方式向他人或上级陈述意见、申诉委屈或表达诉求,强调其说理性。
- 示例: “他向上级部门提交了一份材料,论诉了该政策执行中的不合理之处。” “面对误解,他耐心地向大家论诉了自己的初衷。”
- 来源参考: 此类用法在涉及意见表达、申诉、辩论的语境中出现,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论”和“诉”的分别释义及其组合使用的潜在含义,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中相关词条的例证分析。
- (较少见)论述与诉说: 在特定文学或书面语体中,也可能指带有论述性质的叙述或诉说,但此用法相对罕见。
-
与相关词语的辨析:
- 诉讼: 指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参与下解决案件的活动,是一个法律程序概念。“论诉”则强调这个程序中的论证性陈述行为本身。
- 申诉: 指公民对有关自身权益的问题向国家机关申述理由,请求处理的行为。“论诉”可以看作是申诉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方式(即论证说理)。
- 论述: 指叙述和分析事理,重在逻辑推理和说明。“论诉”在非法律语境下与之接近,但通常隐含了申诉、诉求或辩护的目的性。
- 诉说: 指带感情地陈述。“论诉”则更强调理性论证而非情感倾诉。
“论诉”的核心含义是通过论证、说理的方式进行申诉、陈述或表达观点。在法律领域,它是诉讼活动中当事人论证己方主张的关键环节;在一般语境中,它指带有说理性质的申诉或意见表达。理解该词需把握“论”(论证)与“诉”(申诉/陈述)的结合,强调其理性论证的特质。
网络扩展解释
“论诉”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均有体现。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论诉”指通过辩论和申诉的方式解决争端或问题,强调以言辞和法理维护权益。其中:
- 论:指辩论、讨论;
- 诉:指诉讼、申诉,二者结合体现“以辩明理,以诉维权”的核心意义。
二、历史出处与用例
- 《宋书·王藻传》
记载:“前后婴此,其人虽众,然皆患彰遐邇,事隔天朝,故吞言咽理,无敢论诉。”
此例说明古代因畏惧权势而不敢公开辩论申诉的现象。
- 《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元年》
提到重荣“上章论诉不已”,指其通过文书形式持续申诉,反映“论诉”在政治斗争中的实际应用。
三、使用场景
- 古代场景:多用于官场、司法领域,如土地纠纷(《宋史·刑法志》载田产强占案例)。
- 现代延伸:可指通过法律或理性辩论解决争议的行为,但当代更常用“诉讼”“申诉”等词替代。
四、近义词与关联概念
总结来看,“论诉”是融合辩论与诉讼的复合词,常见于古籍,体现古代通过言辞和法理维护权益的方式。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宋书》《资治通鉴》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琥玻罩参前倚衡参寻侧笔程课彻盷春衣辍硋除权丛台贷离当关垫背踶马动手术杜默阿堵泛齐番首返俗反相发召風鈴風災膏场綉浍庚偿官阶红鱼奬藉奸市假讬积本求原靖节征士库帑緑鬓红顔鸾胶凤丝买水麻皮鸣哀剖竹窃桃儿亲祠蚑蛷容匿肉称入民鼠尾草松飈蒜薹俗中人跳房子题评通悉鋘锹相待香檀限约萧然物外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