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烈性马。常用后蹄踢人。 宋 刘跂 《宣防宫赋》:“岌乎喘牛,蹶若踶马。”
“踶马”是古代汉语中对烈马的专称,指性情暴烈、常以蹄踢人的马匹。《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用蹄踢人的烈性马”,《辞源》释作“暴烈难驯的马”。该词由“踶”(本义为用蹄踢)和“马”组合而成,属于典型的行为特征命名方式,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对马匹习性的描述。
古汉语中,“踶”字特指牲畜踢蹬的动作,《说文解字·足部》载:“踶,躗也”,段玉裁注:“谓用蹄躗物”。汉代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即有“马伏圉而不用,则良驥与駑駘同皁”的描述,其中隐含对踶马难以驾驭的认知。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鲜见使用,仅在研究古代畜牧史或训诂学著作中出现。与之相关的词语有“踶啮”(又踢又咬)、“踶跂”(踢腿跳跃)等,均用于描述动物的攻击性行为。
“踶马”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ì mǎ()。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一种烈性马,常以后蹄踢人。这类马性情暴烈,难以驯服,古代文献中多用来形容具有攻击性的马匹()。
字形结构
引证与用法
宋代刘跂在《宣防宫赋》中写道:“岌乎喘牛,蹶若踶马”,以“踶马”比喻躁动不安或难以控制的形态()。
“踶马”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如需更多组词示例(如踶跂、踶蹶等),可参考相关古籍或工具书()。
剥坏奔濑茶亭斥闉楚王城摧灭地貌学东讨西伐夺胆多谋善断多闻二者必取其一飞毬丰颐坟腴恭愿钩心斗角龟胸蛊师海猴儿黑旋风横披横人欢嬿脚迹精确急景军港苦辞冷脸儿乐佚理论联系实际淋洒六丁黑煞论题髦蔽袍段劈口贫匮欺朦锓板蛩蚷热功当量任养乳胶省敌勝負沈葘设舝尸乡翁首服署劵厮说四匝跳蹼通壮网开一面仙人枣衔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