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靖节征士的意思、靖节征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靖节征士的解释

即 陶潜 。 东晋 大诗人。字 元亮 ,私谥 靖节徵士 。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若其宽乐令终之美,好廉克己之操……询诸友好,宜諡曰 靖节徵士 。”亦称“ 靖节先生 ”。 唐 赵嘏 《赠桐乡丞》诗:“若教 靖节先生 见,不肯更吟《归去来》。”亦省作“ 靖节 ”。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献首祭告》:“早知道祸机隐伏,谁羡着掛冠归,便做了 子陵 、 靖节 也来追。” 明 无名氏 《傍妆台·归隐》套曲:“功名未遂身先丧,总不如 靖节 归来 五柳庄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靖节征士"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对东晋著名隐逸诗人陶渊明的尊称,这一复合称谓包含对其品德与人生选择的双重赞誉,需拆解分析:

一、"靖节"释义 指陶渊明去世后获得的谥号"靖节"(一说私谥)。据《汉语大词典》"靖"字条:"靖"有安定、谦恭、清静之意(《汉语大词典》第11卷);"节"指气节、操守。"靖节"二字合称,表彰其坚守清贫、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品格,如《谥法研究》载"靖"谥多赠予守节不屈之士(《谥法研究·谥字集解》)。

二、"征士"释义 "征士"源于古代征辟制度,特指受朝廷征召而不就职的隐士。《古代汉语词典》释"征士"为:"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士人"(《古代汉语词典》"征"字条)。陶渊明曾受江州刺史征召为著作佐郎,拒不受职,故得此称,体现其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志趣。

三、合称的文化内涵 "靖节征士"作为固定称谓,始见于南朝颜延之《陶征士诔》:"有晋征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靖节征士。"该复合称谓高度凝练了陶渊明的精神内核:

注:因权威词典无网络公开版,来源标注纸质工具书。如需在线参考,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数字化平台(需订阅)或《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陶渊明"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靖节征士”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私谥,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词义解析

  1. 词源
    该称号出自南朝宋文学家颜延之的《陶徵士诔》,其中提到陶渊明“宽乐令终”“好廉克己”,友人商议后追谥为“靖节征士”。

  2. 拆分解释

    • 靖节:意为“安定节操”,指陶渊明淡泊名利、坚守高洁品格。有学者认为“靖”含“显志”或“保守节操”之意()。
    • 征士:特指被朝廷征召而不就的士人,陶渊明曾多次拒绝官职,如辞去彭泽令等()。
  3. 特指对象
    该词专指陶渊明(字元亮),是后世对其隐逸精神和文学成就的尊崇。唐代赵嘏诗中称其为“靖节先生”,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文化符号()。

文化内涵

陶渊明通过《归去来兮辞》等作品,展现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风骨。其私谥“靖节征士”既是对其人格的总结,也反映了古代士人对独立精神的追求。

注:部分非权威网页(如)将该词泛化为“忠诚正直的士人”,但根据历史文献,此词特指陶渊明,需注意语境区别。

别人正在浏览...

宝络必大卜室曹主唱双簧婵连産量车栏承流车渠媸妍铳礮枞枞蹙地宕挨当仁耽昏东海鲸波幡洒返棹风猋凤愁鸾怨风行电照复赛妇饰高龄高碳钢含章欢戚会自伽利略经国之才蓝色酪肉流气龙凤团路蒲懑愤孟亭闵惜蟠拏漂说钱神青干情意绵绵圈缋睿算手诀手推车衰渐淑气素支天财恬美头上拓落不羁玩故习常危溜宪恩小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