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阿堵的意思、阿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阿堵的解释

[money] 俗指银钱

任是亲儿女,还随阿堵移。——《二刻拍案惊奇》

详细解释

(1). 六朝 人口语。犹这,这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见佛经云,理亦应阿堵上。”《晋书·文苑传·顾恺之》:“ 愷之 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闕少於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金 李献能 《二老雪行图》诗之二:“抱琴衝雪又衝风,二老风流阿堵中。” 清 唐孙华 《题眼医何藏之小照》诗:“囊底神鍼谁所付,妙用正在阿堵中。”

(2).指钱。《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正是: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任是亲儿女,还随阿堵移。” 清 郁植 《悲歌》:“吾曹意气耻阿堵,挥斥黄金贱如土。” 朱执信 《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犹是横目两足,犹是耳聪目明,独以缺此区区阿堵故不得有此权利,吾不知其何理也。”参见“ 阿堵物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阿堵”是古汉语中的特殊代词,原为六朝时期的口语词汇,本义为“这个”或“这里”。《世说新语·规箴》记载:“举却阿堵物”,后世逐渐演变为对“钱”的隐晦代称。该词具有以下语言学特征:

  1. 词源演变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阿”为前缀词,“堵”作指示代词,本指具体方位。王力《古代汉语》指出,六朝时期口语中“阿堵”常作近指代词,后因《世说新语》典故产生语义转移。

  2. 语义扩展 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考证显示,唐代文人沿用该词时,已特指货币。如《全唐诗》中“阿堵君看轻似纸”的表述,印证其完成从泛指到专指的经济概念转化。

  3. 语用功能 在古典文献中多含贬义色彩,《辞源》标注其常见于讽刺拜金现象的语境。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特别强调该词的避讳功能,认为士大夫阶层借此规避直呼钱财的粗鄙感。

现代汉语研究中,周祖谟《汉语词汇讲话》将“阿堵”列为古代经济类词汇演变的典型范例,其语义变迁过程被收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词条。该词在《汉语方言大词典》中仍保留于部分吴语区的口语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阿堵”是中古时期(六朝至唐代)的口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原义指代“这个”

  1. 词源与用法
    “阿堵”在六朝及唐代常作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这个”。例如《世说新语·巧艺》记载,画家顾恺之强调人物画传神的关键在于眼睛,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这里的“阿堵”指眼睛,意为“这个部位”)。

  2. 文化延伸
    由此衍生出成语“传神阿堵”,形容艺术创作中通过细节刻画传达神韵,如绘画、文学等领域的生动表现。


二、引申为“钱”的代称

  1. 演变背景
    因古人避讳直接提及钱财,遂用隐语替代。据《容斋随笔》记载,唐代文人以“阿堵物”婉指钱,如“任是亲儿女,还随阿堵移”(《二刻拍案惊奇》),暗指亲情亦受金钱影响。

  2. 社会寓意
    这一用法反映了古代对金钱的矛盾态度,既依赖又轻视,成为文学中讽刺拜金现象的常用表达。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世说新语》《晋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阿隐柏梁殿边策辨诘娼妓赪虬珠逞施持坚俦类大臣怛怛当面鼓对面锣刀把子倒垂莲盗穵电光绸鼎台冬赈蠹册棼楣抚毓刚坚钩用乖异规章弘恕后骨候接画绝花信年华毁誉价钞笺疏架秧子籍録金镳警扞井中求火今是昔非极眼涓滴离辞某人挠挠讴思沛濊偏短瞟扫蜷局神色不惊识面台官説语条修叶贯通幰车猥局稳打稳扎无土栽培小鬟销签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