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库所藏的钱财。《清会典·户部·仓庾》:“凡仓收支、库帑存发,总督仓场侍郎岁籍其数,具疏以闻。” 李渔 《奈何天·虑婚》:“近来国家多事,库帑尽空。”
"库帑"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库"和"帑"两个古汉语单字构成,其核心含义指代国家财政储备。根据《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该词可拆解分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库"原指储藏兵车的处所(《说文解字》),后引申为储存财物的官方仓库,如《礼记·月令》载"审五库之量"即指各类物资仓库。"帑"本义为金帛储藏之所,《汉书·匈奴传》注"帑,藏金帛之所也",特指国库资金。两字组合后,"库帑"特指国家财政储备体系,包含实物与货币双重范畴。
二、源流考释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元丰改制时"库帑充溢",指国库充盈状态。明清时期使用频率提升,《明史·食货志》载"库帑日缩"描述财政危机。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日常使用已趋式微。
三、用法示例
四、权威参考
“库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库帑”读作kù tǎng,指官库所藏的钱财,即国家府库中储存的财政资金。例如《清会典》提到“库帑存发”需由官员记录上报,李渔的戏剧《奈何天·虑婚》中也有“库帑尽空”的描述,均体现其官方财政属性。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反映国家财政管理。例如:
近义词包括“府库”“国帑”,均指向国家财政储备。反义词则如“民财”,指民间财富。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清会典》或李渔的文学作品。
背珥北邙行豍豆帛缕重拍酬物摧谢错盭登录得失相半底处兜子对得起跺擡愤疾附援海租寒绨横屋贱婢降落伞歼伤翦伤茧税剪夷家书贾殃甲状腺季度鸡禍津要锦衣卫隽谈咔哒困勉猎渭六籍六壬离弦走板论歌懋建没搭煞膨大海平志贫属披磔畦迳青邱清重穷亲毬杖人中龙上辕省啬胜邪赎放桃板陶遂同俦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