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程课的意思、程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程课的解释

(1).指征发赋税徭役。《逸周书·大匡》:“程课物徵,躬竞比藏。”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六:“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新唐书·李巽传》:“ 元和 四年病革,郎官省候, 巽 言不及病,但与商校程课功利。”

(2).定额;定限。《隋书·天文志上》:“此后百工作役,并加程课,以日长故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两刘娘子报应》:“内人有两 刘娘子 ,其一年近五旬,志性素谨,自入中年,即饭素诵经,日有程课。”

(3).考核检查。《亢仓子·臣道》:“用中等之人,则当程课其功,示以赏罚。”

(4).犹课程。规定的学业内容和进程。 宋 苏辙 《上皇帝书一封》:“今世之取人,诵文书习程课,未有不可为吏者也。” 清 梅曾亮 《项府君墓志铭》:“习科举学,乃先明而兴,客至始盥沐,则程课毕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程课,作为汉语词汇,其含义随时代演变而丰富,主要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释义

  1. 赋税定额与期限

    指古代官府征收赋税的额度与时限要求。如《汉书·翟方进传》载“程课积急”反映赋税严苛,此义项在汉代文献中常见。

  2. 工程期限与标准

    唐宋时期引申为工程建造的时限与规范。如《新唐书·食货志》记漕运“立程课督之”,强调工程进度管理。

  3. 学习课程与规范

    明清后渐指有系统的学习内容或教学规范,如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提及“程课讲习”,与现代“课程”概念相通。


二、语源考据


三、现代转义

在台湾地区仍保留“课程”简称的用法,如教育法规中“必修程课”指必修科目,此用法承袭自民国时期教育文书。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册,页1083
  2. 《辞源》(修订本)第三册,页2291
  3. 北京大学CCL语料库:http://ccl.pku.edu.cn
  4. 汉典“程课”词条:https://www.zdic.net/hans/程课
  5. 台湾《重编国语辞典》:https://dict.revised.moe.edu.tw
  6. 《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页78/页189

网络扩展解释

“程课”是一个多义性较强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和现代用法具体分析。以下是综合各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古代核心含义(基于、、)

  1. 赋税徭役管理
    源自《逸周书》《新唐书》等古籍,指古代官府对赋税和劳役的征发管理。如南朝鲍照诗句“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即体现此意。

  2. 定额与考核制度
    既指生产活动的定量标准(如《隋书》载“百工作役,并加程课”),也指对官员或事务的考核检查,如《亢仓子》中提到的“程课其功,示以赏罚”。

二、现代引申含义(参考)

作为成语使用时,特指刻板程式化的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例如描述传统填鸭式教育:“这类培训班的程课安排过于僵化。”

三、特殊语境扩展

部分文献(如)提到其与“课程”的关联,但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需注意区分具体上下文。

建议在阅读古籍时优先参考前三类古代释义,现代语境下则更多指向程式化课程的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逸周书》《鲍参军集》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半价跋尾柴桑令长兴彻席重新川堂葱海黮浊断按钝兵挫锐儿童文化宫粉团俯然怫悒宫学鬼抓狼嚎果志骇龙走蛇鹤鸡横汉秽奥壶峤匠心独具间行郊位洁操解卸锦塍径界金山卷坐匡汲腊醖乐善不倦两岐里长篱菊陵风凌杂淋踢赂赠面壁磨砖眄眩某们母艰能书拍舰排訾炮火披腹心起根由头器略轻工业请吏柔嫕三克曙霞下才席门穷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