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竹的意思、剖竹的详细解释
剖竹的解释
古代授官封爵,以竹符为信。剖分为二,一给本人,一留朝廷,相当于后来的委任状。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始宁墅》诗:“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 宋 司马光 《谢提举崇福宫表》:“剖竹 雍都 ,蔑闻于治教。”参见“ 剖符 ”。
词语分解
- 剖的解释 剖 ō 破开:剖开。解剖。剖面。剖腹。 分析,分辩:剖白。剖解。剖析。 笔画数:; 部首:刂; 笔顺编号:
- 竹的解释 竹 ú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
专业解析
剖竹是古代汉语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本义及引申义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 剖
本义为用刀破开物体。《说文解字》释:“剖,判也。从刀,咅声。” 引申为分割、分析之意。
- 竹
指竹子,古代书写载体。因秦汉时期以竹简为官符信物,故衍生出“符节”“官印”的象征意义。《说文解字》载:“竹,冬生草也。象形。”
二、本义与制度内涵
剖竹特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或任命郡守的仪式,以剖分竹符为信物,象征授予地方治理权。其制度渊源如下:
- 符节制度:战国至汉代,竹制符节一分为二,右半由中央留存,左半授予官员,合符为凭。《后汉书·刘盆子传》载“剖符封拜”,即此制体现。
- 郡守任命:汉代郡守赴任时需持“竹使符”,《汉书·文帝纪》注:“与郡守为符者,谓竹使符也。” 故“剖竹”成为出任地方长官的代称,如谢灵运诗:“剖竹守沧海”(《述祖德诗》)。
三、文学引申义
在诗文中,“剖竹”被赋予两层文化意象:
- 象征职权授予
如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剖竹向名都,弹冠邻吏部。” 以“剖竹”喻指赴任县令。
- 寄托政治理想
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中“剖竹已东行”,暗含对官员履职的期许。
参考文献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 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
- 班固《汉书·文帝纪》颜师古注
- 李白《赠从孙义兴宰铭》,《全唐诗》卷170
- 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柳河东集》卷42
(注:因古籍原文链接需定向至权威数据库,此处仅标注文献来源;在线文本可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或国学大师[guoxuedashi.com]等平台。)
网络扩展解释
“剖竹”是古代中国用于授官封爵的一种凭证制度,其含义和背景可总结如下:
基本解释
- 核心定义:古代任命官员或封爵时,将竹符剖分为二,一半交给受任者,另一半留在朝廷,作为身份凭证,类似于后世的委任状。
- 形式与用途:竹符是竹子制成的信物,剖分后双方各持一半,用于验证身份或职权合法性。
历史背景与例证
- 使用时期:该制度多见于汉至南北朝时期。例如,南朝谢灵运在《过始宁墅》中写道“剖竹守沧海”,描述自己被任命为太守的情景。
- 相关术语:与“剖符”含义相近,后者是更广义的符信制度(如虎符、铜符等),而“剖竹”特指竹制符信。
补充说明
- 材质象征:竹符可能因材质易得、便于刻写而被选用,但具体形制未见详细记载。
- 文学引用:后世文人常用“剖竹”代指官员赴任,如宋代司马光在谢表中提及“剖竹雍都”以表任职经历。
“剖竹”是古代职官制度中重要的信物形式,体现了早期行政管理的契约精神。其名称和用法在历史文献中多与官员任命场景关联,并成为诗文中的经典意象。
别人正在浏览...
爱好安富班衣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采沐惨尔出土辞退大卡淡水养殖觰沙打斜等而上之低容短辕车恶稔贯盈冯谖市义分析语黼构黑衣郞货贝火炉袷袄简正界限进图进陟开足马力丽春园流匄六诗麓薮緑粉履屐间迈伦满肚皮媚附门缝名不副实牛囤盘量戗金迁于乔木亲枝穷泽启用旗杖启证劝誉攘掊柔齐三板神草实体四白随宦天有不测风云铜斗儿家计王氏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