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久湿润。《文苑英华》卷五六一引 唐 常衮 《中书门下贺雪表》:“重阴益固,应水泽腹坚之时;积润潜通,迎土膏脉起之候。” 唐 温庭筠 《和友人溪居别业》:“积润初销碧草新, 凤阳 晴日带雕轮。” 唐 唐彦谦 《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诗:“为笑 江 南种稻时,露蝉鸣后雨霏霏;莲盆积润分畦小,藻井垂阴擢秀稀。” 元 袁桷 《感兴》诗:“南山有琪树,蒙彼山上云,层阴閟朱光,积润养奇芬。”
“积润”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ī rùn,其核心含义为“积久湿润”,主要用于描述长时间积累的湿润状态。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解释:
该词多见于古代诗文,例如: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文苑英华》《全唐诗》等古籍原文,或权威字典(如汉典)的释义。
积润是一个含有丰富意义的汉字,它由"禾"和"水"两个部首组成。禾部表示庄稼、农田,水部表示水流。汉字的笔画为13画。
积润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积"意味着累积、积累,强调长期的积聚;"润"则表示滋润、沃野,代表着大地水分充足,植物茁壮生长。
在繁体字中,积润的写法为積潤。
在古代汉字中,积润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依然由禾部和水部组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书写规范发生了一些变化,造成了现代汉字和古代汉字的书写差异。
1. 收获的丰盈是农民辛勤劳作的积润。
2. 长期喝优质水可以为身体提供滋润与积润。
积润可以与其他汉字组合形成新词,例如:
- 积累(ji lěi):累积、聚集
- 润泽(rùn zé):滋润、湿润
- 润滑(rùn huá):使物体表面光滑
近义词:积聚、蕴藏
反义词:干涸、贫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