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极罚的意思、极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极罚的解释

重罚。《逸周书·命训》:“极罚则6*民多诈,多诈则不忠,不忠则无报。”《魏书·皇后传·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宰人昏而进粥,有蝘蜓在焉,后举匕得之。 高祖 侍侧,大怒,将加极罚,太后笑而释之。”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极罚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极罚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极”和“罚”两部分构成,其核心含义指最高程度或最严厉的惩罚。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极”的本义与引申

    “极”原指房屋的最高处(栋梁),《说文解字》释为“栋也”。引申为顶点、尽头、最高程度(如“登峰造极”)。在“极罚”中强调惩罚的极端性、严厉性。

  2. “罚”的含义

    “罚”指因过错而施加的惩戒,《说文解字》释为“辠(罪)之小者”,后泛指处罚、责罚。在复合词中与“极”结合,凸显惩罚的最高等级。

  3. “极罚”的整体意义

    指最严厉的刑罚或终极惩戒,常见于描述古代律法中的重刑(如死刑、流放等),或强调道德、宗教语境中的终极报应。


二、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明确收录“极罚”,释义为:“极刑,最重的刑罚”,并列举例句:“犯此罪者,当受极罚。”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4卷,第128页)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极”为“最高限度”,并指出“极罚”属偏正结构,意为“至重的惩罚”,多用于律法文献。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第678页)


三、文化背景与使用场景


四、词源与演变

“极罚”属中古汉语复合词,最早见于汉代律法注释。唐宋时期成为法典固定术语,明清文学中逐渐泛化为“严厉惩处”的修辞表达,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研究。


参考资料: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
  3.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4. 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中华书局,1996年)

网络扩展解释

“极罚”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重罚”,指极其严厉的惩罚。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二、详细解释

  1. 历史渊源:

    • 最早见于《汉书·律历志》:“凡与宗庙之罪,极罚之。”指对触犯宗庙礼法者施以重罚。
    • 《逸周书·命训》中提到“极罚则民多诈”,说明过度严惩可能导致民众不忠,侧面反映其严厉性。
  2. 用法示例:

    • 《魏书》记载,北魏文成帝曾因粥中发现蝘蜓(类似壁虎的动物)欲对厨师“加极罚”,后被太后劝止,体现古代对过失的严苛态度。
  3. 词源解析:

    • “极”可通“殛”,意为“诛杀”或“惩罚”,因此“极罚”隐含“极致之惩”的语义。

三、近义词与关联词


四、现代应用

多用于描述法律、道德或制度中对严重违规行为的顶级惩处措施,例如“贪污受贿者将面临极罚”。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成语语境中。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证或演变脉络,可参考、5、6中的具体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稗说琐语哺鸡参宿策贼差违鸱鸦嗜鼠传飱寸劲儿戴高帽刀耕火耨灯罩典治雕被跌交二毛子凡尘非同小可负罚哥们庚辰过正号灯矫情饰诈襟儿敬职津遣计辟絶少分甘寇边昆駼磊落轶荡列排淩霄笼鞋轮机络绎不絶露情闾室茂勋明懿抹角转湾南燕泥酒拗救奴书平心定气三思台少君术圣宝耍货书铺四绝酸浆草陶令巾佗背托管蛙歌文战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