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 楚 官名。《国语·晋语七》:“ 邲 之役, 吕錡 佐 智庄子 於上军,获 楚 公子穀臣 与连尹 襄老 。” 韦昭 注:“连尹, 楚 官名。”《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灌婴 ﹞击破 柘公 王武 ,军於 燕 西,所将卒斩 楼烦 将五人,连尹一人。”
“连尹”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基本定义
连尹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官职名称,属于军事或行政体系中的职位。例如《国语·晋语七》记载“获楚公子穀臣与连尹襄老”,韦昭注“连尹,楚官名”。
历史人物与职能
据《史记》等文献,连尹襄老曾担任此职,并在邲之战中阵亡。其职能可能与军事指挥相关,部分学者推测为“主射之官”或地方行政官。
字义分解
少数资料(如、2)提到“连尹”作为成语,表示“连续担任高职,能力出众”,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历史官职混淆,建议谨慎使用。
优先采用“楚国官名”的解释,相关典故可见《国语》《史记》等典籍。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典》等权威辞书。
连尹是一个表示品德高尚、廉洁清正的词语。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为官清廉、不受贿赂。
连尹的拆分部首为辶和尹,其中辶是走的意思,尹是官员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为13画。
连尹一词源自古代的文献《诗经》。在《诗经·小雅·大杨》篇中,“连尹以为牡丹王”这句诗中使用了连尹一词来赞美为官清廉的人。
连尹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連尹」。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连尹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在古籍中,连尹的写法为「連吏」,表示与吏位相连的官员。
1. 他作为一名连尹的领导,一直以廉洁清正的形象深受同事们的尊重。
2. 这位官员坚持贯彻连尹作风,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1. 连绵不断
2. 连续不断
3. 连赏不断
1. 廉洁
2. 清廉
3. 正直
1. 贪污
2. 腐败
3. 不廉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