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气箫心的意思、剑气箫心的详细解释
剑气箫心的解释
犹剑胆琴心。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九六:“少年击剑更吹簫,剑气簫心一例消。” 周实 《哭洗酲》诗:“尘寰从此知音稀,剑气簫心谁与抗。”亦作“ 剑态簫心 ”。 柳亚子 《自题磨剑室诗词后》:“剑态簫心不可覊,已教终古负初期。”
词语分解
- 剑气的解释 指剑的光芒。常以喻人的才华和才气。 南朝 梁 任昉 《宣德皇后令》:“剑气凌云,而屈迹於万夫之下。”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宋 华岳 《呈番禺赵及甫》诗:“笔
- 心的解释 心 ī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
专业解析
"剑气箫心"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的成语,源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九十六》。其核心含义是指一个人身上同时具备或融合了两种看似矛盾的气质或精神境界:
-
剑气:
- 象征意义:代表豪迈、刚健、勇武、进取、壮志凌云、侠肝义胆的精神。它象征着阳刚之气、英雄气概、建功立业的抱负、不畏强权的反抗精神以及锋芒毕露的才情。
- 意象来源:源自古代侠士或文人佩剑的传统。“剑”是武器,代表力量、决断和行动力,“气”则指这种精神所散发出的气势、风骨。
-
箫心:
- 象征意义:代表细腻、婉约、忧郁、感伤、多愁善感、才情内敛的精神。它象征着阴柔之美、诗人的敏感心灵、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内心的愁绪以及对艺术、美的追求。
- 意象来源:源自文人雅士吹箫弄笛的意象。“箫”是乐器,音色通常幽怨、清越,常与抒发个人情怀、寄托哀思相联系,“心”则指内在的情感世界。
整体含义:
“剑气箫心”并非简单地将两种气质并列,而是强调其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它形容一个人(尤其是文人、志士)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 刚柔并济:既有慷慨激昂、奋发有为的一面(剑气),又有沉郁感伤、多愁善感的一面(箫心)。
- 文武兼备:既怀有济世安邦、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剑气的延伸),又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才情(箫心的延伸)。
- 理想与现实的张力:寄托着远大的理想抱负(剑气),又常常在现实中感受到无奈、失意或忧思(箫心)。这种张力正是许多文人志士精神世界的写照。
- 龚自珍的自我写照:在龚自珍的原诗中,“剑气箫心”是他对自己精神气质的高度概括,反映了他作为启蒙思想家、诗人,既渴望变革、呼唤风雷(剑气),又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箫心)的复杂心境。
现代引申:
在现代语境中,“剑气箫心”常用来形容:
- 一个人性格或气质的丰富性和矛盾统一性。
- 知识分子或艺术家兼具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豪情壮志与细腻情感的特质。
- 一种融合了阳刚与阴柔、进取与沉思、豪放与婉约的审美理想或人生态度。
引用参考:
- 释义核心参考自权威汉语工具书《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及《辞源》(商务印书馆)中关于“剑气”、“箫心”及相关文化意象的阐释,并结合作家龚自珍的生平与创作背景进行综合解读。
- 龚自珍原诗出处:《己亥杂诗·其九十六》,“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此句是理解该成语最直接的文学来源,收录于《龚自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 文化内涵解析部分参考了学界对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特质的研究共识,如强调士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中蕴含的刚柔两面性。相关论述可参见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关于清代文学与龚自珍的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
“剑气箫心”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jiàn qì xiāo xīn,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基本释义
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常用来形容旧小说中能文能武的才子。该词融合了“剑气”的刚毅豪迈与“箫心”的柔婉细腻,体现刚柔相济的特质。
2.出处与演变
- 源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第九六首:“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 后世文人如周实、柳亚子等也曾引用或化用此词,例如周实在《哭洗酲》中写道:“剑气箫心谁与抗”,进一步强化了其文学意蕴。
3.用法与近义词
- 用法:多用于形容兼具文才武略的人物,或表达理想与情感并存的境界。
- 近义词:
- 剑胆琴心:强调胆识与情致并存。
- 剑态箫心:与“剑气箫心”同义,属异形词。
4.文化内涵
该成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文武双全”的推崇,以及刚柔并济的美学追求。通过“剑”与“箫”的意象对比,传递出豪情与婉约交织的复杂情感。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己亥杂诗》原文或相关文学评论。
别人正在浏览...
柏历暴毙不愧屋漏馋嘴趁时趁节出点子初寒初醮忖念大明宫恶棍恶噷噷反击翻刻法权风幔蜂迷蝶恋灌木过滤翰墨场麾盖检闲机船即命静客锦套儿郡庠裤腿力父流比流遡笼鹅缕覼满面红光眇漫秣饲穆哀年货逆叛起动其间起开倾颇轻侮琴韵确确实实人迹视同拱璧收救枢纽私凡四序台使通向统御王牌未沬文昌帝文干侮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