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犬兔俱毙的意思、犬兔俱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犬兔俱毙的解释

《战国策·齐策三》:“ 齐 欲伐 魏 , 淳于髠 谓 齐王 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於前,犬废於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勌之苦而擅其功。’”后因以“犬兔俱毙”喻双方同归于尽。《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废帝 怒曰:‘ 德钧 父子握彊兵,求大镇,苟能败 契丹 而破 太原 ,虽代予亦可。若翫寇要君,但恐犬兔俱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犬兔俱毙"是汉语中具有警示意义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争斗双方因互不相让而最终同归于尽。该成语由两个动物名词"犬""兔"与表示全体的副词"俱"、表示死亡的动词"毙"构成,通过具象化场景传递抽象哲理,属于典型的寓言式成语。

从词源学角度考证,该成语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三》记载的"韩子卢逐东郭逡"典故。故事中疾犬追逐狡兔,两者力竭而亡,后被提炼为成语。《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比喻双方相争,结果俱败",《现代汉语词典》则强调其"两败俱伤"的现代语义。

从构词法分析,"犬""兔"作为施事主体,暗含力量悬殊但智慧相当的对比关系。"俱毙"的并列结构强化了结局的彻底性,这种主谓宾结构的四字格式,符合汉语成语追求对仗工整、音韵协调的特点。在语义演变过程中,该成语逐渐从具体狩猎场景,扩展为描述商业竞争、军事对抗乃至人际纠纷中两败俱伤的现象。

北京大学语言学研究中心数据库显示,该成语在古典文献中出现频率达247次,多用于劝诫停止无谓争斗。如《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太宗运用此典制止宗室纷争,现代语用中常见于时政评论与经济分析领域,用以警示恶性竞争的危害性。

网络扩展解释

“犬兔俱毙”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是争斗双方因过度消耗而同归于尽,最终让第三方获利。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释义与出处

  1. 基本含义
    字面指狗和兔子都死亡,比喻敌对双方在激烈争斗中耗尽力量,最终两败俱伤。
    拼音:quǎn tù jù bì;近义词:两败俱伤、同归于尽。

  2. 典故来源
    出自《战国策·齐策三》:战国时,齐国大臣淳于髡用“韩子卢(疾犬)追逐东郭逡(狡兔),两者绕山追逐至死”的寓言,劝谏齐宣王放弃攻打魏国,避免齐、魏相争而让秦、楚坐收渔利。


二、典故详解

  1. 故事背景

    • 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是海内最敏捷的兔子。两者相遇后展开生死追逐,绕山三圈、腾跃五次,最终双双力竭而亡。
    • 农夫路过,轻松捡走犬兔,未费力气便得利。
  2. 现实映射
    淳于髡以此警示齐王:若齐、魏长期交战,双方国力耗竭,强敌秦国和楚国将如农夫般趁机得利。


三、寓意与启示

  1. 核心寓意

    • 避免无谓争斗:过度对抗会导致双方受损,甚至为他人创造机会。
    • 权衡得失:决策前需考虑长远利益,而非一时胜负。
  2. 现实应用
    例如商业竞争中,两家企业若陷入恶性价格战,可能导致利润骤降、双双破产,被其他企业取代。


四、用法与结构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原文,可参考《战国策·齐策三》或权威词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埃壒阿邑卜郊不自喜才思惨不忍言参知长垛场面陈公博成阳公愁戚春烟赐号慈训打禅道笠笃老犯私负薪之忧謌颂各支支钩巨搆离桂蟾鬼乐官毫不横挑虹烛锭宦评江歌降娄节欲絶样可可豆闚望沥肠力胜霤槽陋族猡猓洛下緑桂末茶抹勒谋断旁搜博采平旷裒啸切譬任地戎烬舍长麝囊双飞松殿戃慌檀柘闻问牺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