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久濕潤。《文苑英華》卷五六一引 唐 常衮 《中書門下賀雪表》:“重陰益固,應水澤腹堅之時;積潤潛通,迎土膏脈起之候。” 唐 溫庭筠 《和友人溪居别業》:“積潤初銷碧草新, 鳳陽 晴日帶雕輪。” 唐 唐彥謙 《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詩:“為笑 江 南種稻時,露蟬鳴後雨霏霏;蓮盆積潤分畦小,藻井垂陰擢秀稀。” 元 袁桷 《感興》詩:“南山有琪樹,蒙彼山上雲,層陰閟朱光,積潤養奇芬。”
“積潤”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 rùn,其核心含義為“積久濕潤”,主要用于描述長時間積累的濕潤狀态。以下從不同角度展開解釋:
該詞多見于古代詩文,例如: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文苑英華》《全唐詩》等古籍原文,或權威字典(如漢典)的釋義。
積潤是一個含有豐富意義的漢字,它由"禾"和"水"兩個部首組成。禾部表示莊稼、農田,水部表示水流。漢字的筆畫為13畫。
積潤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耕社會。"積"意味着累積、積累,強調長期的積聚;"潤"則表示滋潤、沃野,代表着大地水分充足,植物茁壯生長。
在繁體字中,積潤的寫法為積潤。
在古代漢字中,積潤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依然由禾部和水部組成。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書寫規範發生了一些變化,造成了現代漢字和古代漢字的書寫差異。
1. 收獲的豐盈是農民辛勤勞作的積潤。
2. 長期喝優質水可以為身體提供滋潤與積潤。
積潤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形成新詞,例如:
- 積累(ji lěi):累積、聚集
- 潤澤(rùn zé):滋潤、濕潤
- 潤滑(rùn huá):使物體表面光滑
近義詞:積聚、蘊藏
反義詞:幹涸、貧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