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胶柱鼓瑟 ”。《文子·道德》:“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调瑟。”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剌》:“坚据古文,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胶柱而调瑟,固而难合矣。”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举一反三,岂其若是,胶柱调瑟,不亦谬歟?”
“胶柱调瑟”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比喻拘泥死板、不知变通,形容人固执地遵循旧规,缺乏灵活应对的能力。其字面意思是“用胶黏住瑟上调音的弦柱”,导致无法调节音调高低(瑟是古代弹拨乐器,调音需移动弦柱)。
早期典籍
最早见于道家著作《文子·道德》,老子曰:“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调瑟。”
(意为:固守某一时代的法规,否定传承的习俗,就像胶柱调瑟般僵化。)
关联成语
“胶柱鼓瑟”与其同义,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两者常互通使用。
成语结构为偏正式,凸显“胶柱”这一行为导致的结果。瑟的音色依赖弦柱调节,黏住弦柱即失去音乐变化的可能,生动体现了“不变通”的弊端。
《胶柱调瑟》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做事称职、工作出色、责任心强。
《胶柱调瑟》的拆分部首是胡旁和石旁。它总共有16个笔画。
《胶柱调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这个成语原本是指纣王召集众臣讨论政事时,可能一个人抓着瑟琴的胶柱调音,但是能够回答王的问题非常准确。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比喻能够出色完成任务的人。
《胶柱调瑟》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膠柱調瑟」。
古时候《胶柱调瑟》这个成语的汉字写法为「膠柱調瑟」。
1. 他在公司是个《胶柱调瑟》的员工,总能准确地完成他的任务。
2. 这位领导非常《胶柱调瑟》,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组词:胶柱之固、调瑟之能
近义词:尽职尽责、尽责勤勉
反义词:敷衍塞责、漫不经心
阿罗汉果百川归海帮硬便房閟幽虫丝出阃鏙错翠红乡翠篠翠袖迭踵定鼎凤罗公平秤光隆含真好说话菅屩骄生惯养解领军城看桌劳动者连村靓丽藜芦令达黎旭虏尘盲者得镜马栈之祸蒙学明声愍救皮脸儿贫士匹亚蒲弓铺马乾嬭婆侵杀取回仁勇日出处天子砂俘沙柱盛谈身衣口食实供水市肃敬苏仙公天文学挑招屯仓下丹田宪长逍遥楼罅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