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盲者得镜的意思、盲者得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盲者得镜的解释

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没人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盲者得镜”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事物虽有价值,但因使用者条件限制而无法发挥效用。该成语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原文为:“盲者得镜,则以盖卮。”字面意思是盲人得到镜子,却用来盖酒器,比喻资源错配或能力与工具不匹配的困境。

词义解析与引申

  1. 基础释义

    成语形容将珍贵物品用于不恰当的场合,或拥有者因自身缺陷无法利用其价值。例如《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喻物不得其用,亦喻埋没人才”。

  2. 社会引申义

    现代语境中常引申为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如人才被安排到非专业岗位,或先进技术因使用者能力不足而失效,与《战国策》中“明珠暗投”的隐喻相似。

  3. 哲学关联

    该成语与道家“无用之用”思想形成对照。《庄子·逍遥游》提及“大瓠之种”的故事,强调事物价值取决于应用场景,而“盲者得镜”则反向揭示主客观条件错位导致的资源浪费。

权威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盲者得镜”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出处与字面解释

该成语最早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中的典故:“盲者得镜,则以盖卮”()。其中“卮”指古代酒器,字面意思是盲人得到镜子后,却用来盖酒器,而非照镜。这体现了物品无法发挥原本功能。

二、基本含义

  1. 事物无法正常作用
    指获得的物品或资源被错误使用,未能实现其应有价值。例如:将珍贵药材随意丢弃,如同盲者得镜()。
  2. 比喻埋没人才
    引申为人才被放置在不合适的岗位,导致能力无法施展。如让科研专家从事琐碎事务,即为此类情况()。

三、用法与结构

四、延伸思考

该成语反映了古代对“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哲学思考,与《淮南子》中其他寓言(如“塞翁失马”)类似,强调对事物价值的正确认知()。

总结来看,“盲者得镜”既可用于具体物品的误用,也可批判人才浪费现象,其双层含义使其在文学和日常表达中具有较强适用性。

别人正在浏览...

奥敦傲骨嶙嶙白鹤卧雪百年帮套班鹭瓣膜暴死便郡别帅别宅步调一致餐刀衬资侈满穿靴戴帽出面赐舍荡地胆意道牀颠溺发生风更赋还跸旱冰涵芬楼含冤莫白黄姑蕈黄门北寺颊车记心挤牙膏撅头窥导例对吏士禡祷明珠投暗莫知所为脑带逆芽欧姆定律皮苇前料妾妃绮里砂纸沈祟食啗四廊桃花悌友伟妙温明无将仙法闲敏枭灭西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