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stablist a capital] 定国都。传说夏禹收九州之金,铸来九鼎,为传国重器,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故称定都为定鼎
成王定鼎于 郏鄏。——《左传·宣公三年》
本朝定鼎改元二年矣。——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旧传 禹 铸九鼎,以象九州,历 商 至 周 ,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因称定立国都为“定鼎”。《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 晋 潘岳 《西征赋》:“考土中於斯邑, 成 建都而营筑;既定鼎于 郟鄏 ,遂钻龟而启繇。”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 明太祖 定鼎 金陵 ,建元于戊申。”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今我天王蒙天父天兄下凡带坐山河,创开天囯、天朝,定鼎 天京 ,奉天诛妖。” 柳亚子 《三月十八日东交民巷六国饭店夜坐有作诗》:“归心慵梦 江 南好,定鼎终须在 北京 。”
(2).指建立王朝。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高祖 以圣武定鼎,规同造物。” 唐 魏徵 《十渐不克终疏》:“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貽厥孙谋。” 金 宇文虚中 《上乌林天使》诗之二:“定鼎未应 周 命改,登坛合许 赵 人平。” 明 张煌言 《姑熟既下》诗:“犹忆 高皇 初定鼎,和阳草昧正艰难。”《红楼梦》第五回:“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流传,已歷百年。”
“定鼎”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1. 基本含义
“定鼎”最初指确定国都。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鼎成为传国重器,王都所在即鼎之所在,故定都称为“定鼎”。例如《左传》记载周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河南洛阳)”,即选址建都之意。
2. 引申意义
后引申为建立王朝或政权。如南朝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提到“高祖以圣武定鼎”,唐代魏徵《十渐不克终疏》称帝王“受图定鼎”以传万代。此处“定鼎”强调确立统治地位、巩固政权。
3. 文化象征
鼎作为权力与正统的象征,使“定鼎”蕴含天命所归的意味。如周武王伐纣后定鼎中原,象征周朝取代商朝的正统性。后世“定鼎之功”也指开国或奠定基业的关键贡献。
4. 历史用例
总结
“定鼎”从具体定都行为发展为政权建立的代称,融合地理、政治与文化象征,常见于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中,体现中国古代“鼎”作为国家象征的深远影响。
定鼎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指国君确立自己的地位,尤指成为帝王或君主。在中国历史上,定鼎往往代表着国家的改朝换代和权力的交接。
定鼎的拆分部首是“一日黾”,部首“一”表示一个,部首“日”描述太阳,部首“黾”中的“黽”为象形字,代表了一个涉水横过来的状况,合起来“一日黾”表示一个人在太阳下向前行走的形象。
定鼎的笔画是16画,其中“定”字的笔画数为8画,部首是“宀”,描述了一个房屋的形状;“鼎”字的笔画数为8画,部首是“月”,代表了月亮的形状。
定鼎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史记·周书·虞夏传》中,描述了姜子牙协助太公望和齐之祖,陈胜和吴广等人在定鼎山聚众起兵,最终推翻了暴虐的秦朝。
定鼎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都是“定鼎”这三个字。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定鼎的“定”字写作“䘮”,“鼎”字写作“町”。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形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样子。
以下是几个关于定鼎的例句:
1. 刘邦在定鼎之后,建立了汉朝的帝国。
2. 这个国家正处于定鼎的时期,未来的局势还不确定。
定鼎的组词有:定鼎之现、鼎力大将、定鼎中原等。
与定鼎相关的近义词有:即位、登基、称王等。
与定鼎相关的反义词有:退位、禅让、退隐等。
安德懊腻白带罢列暴风雨镖局标准步天瘥瘼偿金澄心出于意外处之怡然蹉跎自误待办法笔访谒阁主骇疑含义横博会鼌混蒙奸恶奸虑兼优借赁鲸力九宗七祖联臂梁子陵司卵色枚马名表郎官密制墨衰绖闹天光宁佳譬语乔乔奇民拳缩趋庭入死出生善日生势石箭蹋翅态势谈空説有套版绾结瓦缾巍然耸立乡良人显旷小乖乖小汽车斜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