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称黑藜芦。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山地,有毒。中医入药,主治痰涎壅闭、喉痹、癫痫等症,外用于疥癣,有催吐作用。在农业上可做杀虫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藜芦》:“藜芦则吐风痰者也。”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二》:“﹝ 黥布 、 彭越 ﹞无所藉于 汉王 而 汉王 藉之,犹治病者之服乌喙、藜芦也。”
藜芦(Lí Lú),汉语词典释义如下:
藜芦(读音:Lí Lú)
词性:名词
释义:
多生于山地林缘、草甸或灌木丛中,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及西南等地。
来源:《中国植物志》电子版(FRPS Online)
外用治疥癣、白秃疮;内服需严格控量(遵医嘱),过量可致呕吐、心律失常。
来源:《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著
藜芦全株有毒,尤以根茎为甚。中毒症状包括流涎、恶心、抽搐,严重者可抑制呼吸中枢。忌与参类(人参、党参)同用,孕妇禁用。
来源:《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古称“葱苒”“鹿葱”,《尔雅·释草》载“茖,山葱”,郭璞注:“藜芦也,似葱而根粗”。因其毒性强烈,民间有“藜芦反酒”之说(忌酒服)。
参考资料原文链接:
“藜芦”一词的含义可从植物属性、药用价值及文化引申三方面综合解释:
藜芦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黑藜芦(Veratrum nigrum),生长于山地,根茎有毒。其茎呈青紫色,高约0.6-1米,叶狭长,春季开紫黑色小花(、)。
功效
中医以根茎入药,性寒、味苦辛,有毒,归肝、肺、胃经。主治风痰壅闭、癫痫、喉痹,外用可治疥癣恶疮,并有杀虫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载其能“杀蛊毒,去死肌”。
用法与禁忌
需炮制后内服(多入丸散),或研磨外敷。因毒性强,须严格遵医嘱使用,且与参类、芍药等药材存在配伍禁忌()。
在农业中,藜芦提取物可作天然杀虫剂()。
成语“藜芦”象征质朴无华,因该植物野生无人工修饰()。
注意:藜芦毒性显著,误用可能导致呕吐、心律失常等,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弁绖笔盒传留寸札殚诚毕虑大体匪兕風風雅雅福慧干挠攻坚勾甲馆粲规诫贵人贱己刿心刳肺国都颃颡黑点篁山昏昏欲睡甲冠天下饥惫髻发荆州市劲勇凯奏抗灾蓝桥老财藟散良才瞒天要价艨冲民生国计驽马十驾贫窘窃訾亲舆拳头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马觑步人枭入流啬养深岩顺水行舟田忙铁菱角题结铜乐队外委芜鄙武考相恋襄事衔勇禊池西阶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