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日出处天子的意思、日出处天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日出处天子的解释

隋 唐 时 日本 国王的自称。《隋书·东夷传·倭国》:“ 大业 三年,其王 多利思比孤 遣使朝贡。使者曰:‘闻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故遣朝拜,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法。’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参见“ 日没处天子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日出处天子"是中国古代史籍中对日本统治者的一种特殊称谓,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历史渊源及文化象征角度进行解释:


一、汉语释义与字源分析

  1. "日出"

    指太阳升起的方向,即东方。《说文解字》释"日"为"太阳之精","出"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引申为升起、显现。在汉语地理观念中,"日出"象征东方疆域,对应日本位于中国以东的地理位置。

  2. "处"

    意为"所在之地"(《康熙字典》引《尔雅》:"处,居也"),此处指代国家或领土。

  3. "天子"

    汉语帝王尊称,源自"天命所归"的君权神授思想(《礼记·曲礼》:"君天下曰天子"),特指中原王朝的皇帝。

组合释义:"日出处天子"直译为"东方太阳升起之地的君主",是古代日本君主对中国自称的汉文称号,强调其统治权与中原天子对等。


二、历史渊源与文献记载

该称谓首见于《隋书·东夷传》记载的日本国书(607年):

"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日本圣德太子派遣小野妹子使隋时,以"日出处天子"自称,将隋炀帝称为"日没处天子"。此举引发隋廷不满,因"天子"仅限中原帝王使用,日本被视为藩属国。这一外交事件反映了当时日本试图建立对等外交关系的意图。


三、文化象征与政治意涵

  1. 太阳崇拜的体现

    日本国名"日本"(にほん/Nihon)即"太阳之本源",源于其神话中太阳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统治国家的信仰。"日出处"暗合日本"日出之国"的自称,强化君主的神性权威。

  2. 东亚政治秩序的挑战

    在中华朝贡体系下,周边国家君主通常称"王"或"国王"(如"倭王")。日本使用"天子"打破传统等级,试图构建与中国平权的地位,成为东亚外交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四、现代学术解读

日本学者上田正昭指出,此称谓是"日本早期国家意识觉醒的象征"(《日本古代史》),反映大和政权脱离中国册封体制的意图。中国学者韩昇在《东亚世界形成史论》中分析,隋炀帝虽斥其"无礼",但实际默许了外交文书往来,体现古代东亚政治的复杂性。


结论:"日出处天子"是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政治称号,融合地理方位(日出东方)、神权象征(太阳信仰)与政治诉求(对等外交),成为研究古代中日关系的关键词。其汉语构词既符合字义规范,又承载了超越字面的文化政治内涵。


注:因该词属专有历史名词,未收录于通用汉语词典,释义基于《隋书》原始文献及权威史学论著。部分参考来源如下:

  1. 《隋书》卷八十一·东夷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王勇《日本文化——模仿与创新的轨迹》(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韩昇《东亚世界形成史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日出处天子”是隋唐时期日本统治者对外使用的自称,主要出现在外交文书中,体现了当时日本的政治与文化意识。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来源
    该词源自日本推古天皇时期(593-628年)圣德太子派遣使节至隋朝的国书,其中写道:“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这里的“日出处”指日本(东方日出之地),“日没处”则指中国(西方日落之地),试图以地理象征表达两国对等地位。

  2. 历史背景
    隋大业三年(607年),日本希望通过学习中国制度和文化强化自身统治,但又不愿以藩属国身份示弱。因此,在国书中采用“天子”称号,挑战了中国传统的“华夷秩序”。

  3. 隋朝的反应
    隋炀帝对此称呼极为不满,认为日本“无礼”,并下令“蛮夷书有无礼者,勿复以闻”。这表明中国朝廷坚持“天朝上国”观念,拒绝接受对等外交表述。

  4. 文化政治意图
    日本使用此称号有两层含义:

    • 借助佛教“日神信仰”强化君主权威(日本神话中天皇为天照大神后裔);
    • 试图摆脱中国册封体系,建立独立外交身份。
  5. 后续影响
    尽管引发外交摩擦,此举仍促进了中日交流。日本后续派遣大量遣隋使、遣唐使学习制度与佛法,同时逐渐形成“日出之国”的自我认同,这一概念后来演变为日本国名“日本”的由来。

别人正在浏览...

暗地百二山川半饷剥卸拨铺不易之典畅心常心重申打捞船丹粟多虞法尘峯回路转福建高文秀割线攻伐工机钩脚逛膀子光锥旱俭贺书老悭雷辎林栖淋淫慢吞吞眊眊稍稍灭火器瞑瞒穆远蹑蹺偶作畔道朴鄙洽平气合秦帝女擎擎青蒜寝苫壤流润腻少儿麝沉蛇床审报守辱属员司鸿桃花心木违距文字改革无消说巷哭响亮向仰宵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