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蒲弓的意思、蒲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蒲弓的解释

蒲且 为古代善射者。后以“蒲弓”为弓的美称。 清 钱澄之 《薄命曲》:“弋人坐磐石,野鸭飞满塘。 蒲 弓不在手,一获两鸳鸯。”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 黶 知之,约於城西决战,其日 黶 持 蒲 弓木戟,与 子崔 战而死。”参见“ 蒲且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蒲弓"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主要含义如下:

  1. 基本释义

    指用蒲草(一种柔韧的水生植物)制成的弓。这种弓并非实战兵器,而是主要用于古代礼仪、习射或象征性活动。其材质特性决定了它强度较低,属于轻便、简易的弓具。

  2. 出处与考证

    该词可见于古代典籍及后世辞书。例如,《汉语大词典》收录“蒲弓”词条,释义为“蒲草制成的弓。古代用作帝王祭祀或习射之具”。其制作与使用常与上古礼仪制度相关联。

  3. 历史用途与文化象征

    • 习射与礼仪: 在古代,特别是周代,射箭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六艺之一)和礼仪活动。蒲弓因其材质轻便、安全性较高,常被用于初学者的习射训练或某些非实战的礼仪场合,如乡射礼等 。
    • 象征意义: 蒲弓常与“蓬矢”(蓬蒿做的箭)并称,合称“桑弧蓬矢”或“蓬矢蒲弓”。这源自上古习俗,男子出生时,用桑木做的弓和蓬草做的箭射向天地四方,象征男儿志在四方、抵御四方之难。因此,“蓬矢蒲弓”也常被用来象征男儿应有的志向或作为生男的吉兆 。例如,《礼记·内则》有相关记载(虽未直接出现“蒲弓”一词,但“桑弧蓬矢”是其同义或演变形式)。
  4. 文学中的运用

    在后世诗词中,“蒲弓”或“蓬矢蒲弓”常被用作典故,借指男儿志向、出生庆贺或尚武精神。例如,苏轼在《赐新除依前朝散大夫安定郡开国侯胡宗愈辞免恩命不许断来章批答》中写道:“蓬矢桑弧,男子之所有事。”即运用此典。

“蒲弓”指用蒲草制成的弓,是古代礼仪、习射活动中的用具,尤其与象征男儿志向的“桑弧蓬矢”习俗密切相关。它承载着特定的文化象征意义,并在后世文学中作为典故沿用。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蒲弓”是古代汉语中对弓的一种雅称,源自历史典故或文学意象。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蒲弓”中的“蒲”指代古代善射者蒲且(相传为擅长射箭的人物),因此“蒲弓”被引申为对弓的美称。该词常用于文学或历史文献中,带有文雅色彩,而非日常用语。

  2. 来源与用法
    据清代文献记载,如钱澄之《薄命曲》中“蒲弓不在手,一获两鸳鸯”,以及周亮工《书影》提及的“蒲弓木戟”,可见其多用于形容弓箭的典雅或借指射艺高超。

  3. 现代语境
    现代汉语中,“蒲弓”已极少使用,仅存于古籍或特定文化讨论中,例如汉典等工具书将其定义为“弓的美称”。其读音为pú gōng,注意“蒲”字本义为香蒲植物,此处为借代用法。

该词属于历史词汇,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其文雅含义,建议参考权威典籍如《汉典》或清代诗文用例进一步探究。

别人正在浏览...

安席苞枿宝气悲角杯水舆薪辨解陛戟避弃壁蝨婢鱼不点儿长延倡子畜栏催生符丹字灯筒东使东作泛萍浮梗浮想甘约高材捷足工业气压黑潮鹤袖合嘴侯龟黄葛树鬟心荆请经眼金叶九夜空王佛匡掖璃灯零点轮子没起倒棉连纸弥勒佛螟立明夜滂滂偏枯剖晰迁宠戚惨清悟穷猿投林遒深声入心通嗽金鸟天吃星土地税罔像无恹霞楼小祠